机场火案(2/3)
须仔仔细细一字不漏,以图从字里行间捕捉蛛丝马迹。
“——我说,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她狐疑地盯着弟弟。
“我该知道些什么?”鹤徵侧首,眨眨眼。
……吐血,凤徵开步:“我还是得去。”
“得得得,你就吃定我了,”鹤徵连搂带抱从后面拦住她的腰,满脸无奈,却又笑着:“我只能告诉你,这事儿不简单,诸事不利,有人蠢蠢欲动,总座要拿人祭血了。”
凤徵一震,“刘家?”
“刘家并不简单,总之,你先别搅合进去,说不定反而添乱。”
凤徵可以谁也不信,但不会不信鹤徵。拨了电话到赣北,明瓦廊几次接电话都说少帅不在,好容易通了一回,刘景和听起来有些疲惫,但叫她不用担心,于是她只能暂缓行程,从报上以及鹤徵处密切关注事发展。
卫四带领的密查组到达赣北,人数不多,但全是精干力量。他们对上千名军人、民工一一质询,并请洋人消防专家到现场进行火源勘察,找到了大火的发端处:一处全为木建的简单营房。专家分析情况为屋内在修地板,堆有刨下来的木皮,火灾应为吸烟引发刨花起火所致。
那么,是谁吸烟呢?
追查责任人,被认定为一名当晚执勤的士兵。按照规定,本来执勤时不准吸烟;在烟瘾大作的情况下,这名士兵躲进了此营房,无意中酿成了这把震惊全国的大火。
由此可大致推断,该案系“过失事故”。
这边在调查,那边舆论持续升温,各种民间谣传层出不穷,或荒诞不经,或信誓旦旦,其中流传最广的一条是:这是一起极端恶劣的人为纵火案,主谋即为机场建设者,刘景和。
怎么可能!这是初闻者一致反应。然而说者讲得有鼻子有眼:近来不是传闻少帅即将被调离赣北么,机场建起来了,那么从草创至买机的一应收支账目必须移交,其中很多不清不楚,怀疑流入了刘氏私人腰包。
不可能!赣北百姓及实业家再度反驳,如果少帅是那样的人,赣北这几年的发展是怎样兴起来的?
然皖系大帅蛰居,实力据知情者言反而更胜以往,不是少帅从中舞弊,鸟枪换炮从何而来?
而这边,卫四将大半个月的调查整理成《密报纪要》发往金陵,并提出三条处理意见:第一,公审、枪毙肇事士兵并追究其官长责任;第二,向海内外公布调查结果,邀请民众代表前往赣北听审,以正视听;最后,迅速调拨专项资金、修复机场,以平息民间的普遍声浪。
纪要标记为“绝密”。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绝密文件才抵达松海官邸最高统治者案头,第二天赣北当地一家小报即全文刊登了这份文件,并附发长篇评论,评论尖刻指出:赣北机场火势之大,罪魁祸首岂是一个烟头?官场之错综复杂黑幕之深,始作俑者岂是一小小士兵?
该评论一口咬定,要被枪决的那个士兵,连同众多被撤职的军官,都不过是替死鬼。赣北大火,绝对源于人为,并以沉痛的口气道:“国事不可为矣!纵火意在消弭贪污罪证,该员地位甚高,且和调查主官勾结甚深,官官相护,不仅贪污前案,即此滔天巨案亦将石沉大海……”
不仅意有所指,而且将调查的卫四也一并牵连了进去!
一时洛阳纸贵。
这份小报当天一再翻印,第二天又被各大报纸转载,引发了赣北全城乃至整个南中国的哗然。此后几天,各种绘声绘色的“号外”层出不穷,从沪上、武汉、广州到香港至南洋,大家纷纷议论此事,案情扑朔迷离,从士兵,到少帅,到军统头子……官场之恶劣风气,简直要不得了!
卫四感到了压力,没时间研究密报究竟是怎样泄露出去的,他找到刘景和,直接要求查账。
刘景和没有二话,叫人带他手下去会计室,卫四却留了下来。
夏日的明瓦廊,流光溢彩,繁花似锦。
廊下对坐的气氛截然相反。
饶雄为卫四搭好膝盖薄毯,一言不发的退至一旁。
“你放火我是不信的,”卫四直视刘景和,“但事到如今,舆论是平息不下去了,必须有个说法。”
“说法?”刘景和冷笑:“北伐未成,又不去打日本人,对付我们倒是大张旗鼓。”
“你认为——总座是在对付你们?”
“你自己亲自调的查,到底怎么回事,你比我更清楚,”刘景和道:“什么官官勾结,这场大火就是那小子的过失引发,而现在无风起浪、一波三折,绝对有人在搞鬼。”
卫四沉凝,缓慢开口:“我认为,总座应该不至于想挑起内战。”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少帅,‘反’字慎出口。”
“我也不想,但是你不觉得憋屈么,人小日本已经把上海视为自家地盘了,明明我们不是不能战到底,可停战协议一签,牺牲的那些将士,算什么?北方现在积极抗日,南方呢,呃?弄出这么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