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外援审了一章等会儿(1/2)

第43章 外援(审了一章,等会儿)

说话的自然是陈念。

他本来不想在这种场合抛出数据,但很显然,如果他现在不说,可能在之后就没有机会再说了。

当然,他绝对不会把这件事情的功劳揽到自己身上,那样的暴露对自己来说反倒是一种危险。

所以,他的第二句话是:

“在会议开始之前,林总已经把此前大家估算的数据汇总分发给我们各个组员验证了。”

“我刚刚已经把大部分数据通过雷教授发送给了项目组,现在大家可以到自己的工作电脑上验证。”

“我想,从目前我分到的内容来看,这里面的大部分数据都是可用的。”

“依托这些数据,也许我们不需要一年的时间,就可以造出第一台可用的发动机。”

实际上,陈念说的还是保守了。

以他对发动机的解析结果,只要基础设施和材料跟上,哪怕是工人手搓,三个月的时间也够搓出来一台发动机了.

然而他自己清楚,但其他人却不能相信。

听到他的话之后,会场里先是安静了一瞬,随后,更大的质疑声翻涌而来。

林永明的话音落下,会场中的众人立刻行动起来。

“领导,有突破了,林永明说的很真,我感觉是好消息!明白,我全力支持!”

“领导,606这边说已经有航发的数据了,对,联合项目组的成果。我需要您审批权限,验证数据真实性.”

等等那部红色的电话.

电话的那头,到底是谁?

这是为什么?

来不及想那么多,林永明压低声音问道:

“数据准确性有保障吗?”

“这谁也说不准,只有实际制造验证之后才能给出结论。”

“领导,联合项目组这边说有新进展,关于航发的。真实性?真实性比较低,哪有那么快出进展啊我就是想看看他们到底耍什么花样。明白,我还是以重启-31为主”

“涡扇叶片的具体尺寸如示意图3标注所示,其中,各叶片上存在打孔结构,打孔位置是根据热量分布模型的最优解设计的,同时考虑了金属强度和不同转速下的蠕变数据.”

而且还不是胡编乱造的。

这是多少研究员梦寐以求的东西,而他却毫不费力地拿了出来。

与此同时,原本坐在项目组成员之中的雷刚抱着电脑匆匆上台,随后,项目核心组成员也立刻打开随身的笔记本电脑,开始验算他们收到的拆分数据。

雷刚的声音有些颤抖。

“足够了!”

“我觉得,准确率应该能达到80%以上”

雷刚摇了摇头,回答道:

他们不仅解决了机体设计问题、材料问题,还解读出了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发动机,119--100发动机的构造数据!

并且,连大部分公差,都已经精确标注了!

“这份数据,很有可能是真的.”

他们可能暂时无法验证数据的准确性,但数据来源的真伪,却是不难分辨的。

“林总,你们真有数据了?靠谱不靠谱啊?是什么型号发动机的数据?”

“如你们所知,数据已经出来了,如果有需求,你们有半小时的时间向各自的上级申请,给我提工作联络单,我们会向你们开发数据权限!”

这个叫陈念的年轻人,他的身上到底有什么秘密?——

等等,他刚才说的是,“这份数据是项目组共同推算的成果”,这个措辞很显然暗示了一点:

他不希望自己的能力被暴露。

而陈念也没有让他失望。

他们本来就在保密序列中,对项目的大部分信息都有知情权,但涉及到具体数据这样的信息,还是需要上级审批。

“但是,他这份数据无论在完整性还是所谓的‘逻辑性’上,比我们之前推算的都强太多了。”

“谁啊?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而每个人不同的通话内容,也暴露了他们对林永明口中所谓“数据”的态度。

随着陈念娓娓道来的讲解,原本还略显嘈杂的会议室逐渐安静下来。

因为它开启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带来了全新的希望.

可是,这到底是谁干的?

“各位,讨论会暂停!”

“你知道,发动机各个元件的数据都是相互勾稽的,真假不难分辨。”

听到雷刚的话,林永明心中如有巨浪翻涌。

“二十二号项目不会取消。”

这是林永明迫不得已之下的安排,毕竟除了他,在场的所有研究人员,不管多么优秀,都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解读出所有数据来源。

随后,他重新打开麦克风,大声说道:

“永明,陈念把数据发过来了.”

而这一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