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初相逢(1/2)
羽之从四岁时,母亲便教他识字,七岁时便每日里要读完和自己身高相等的书卷,他母亲称之为‘等身书’。九岁时便能吟诗作赋,才华出于家族同龄人之上,然而却不知为何唯独武功父母从不教他也不让他去,只是讲授一些内功心法的法门和道理,因此时至今日于技击一道仍是个门外汉而已。也正因如此羽之渴望武,这个世道没有权利就必须有武功!
玄成英似乎想起什么,进而问道:“你可过武功?”
“没有。”
“甚好!”玄成英很是高兴:“师祖曾立下规矩,本门武功只传未习武者,看来你我师徒缘分不浅。”玄成英难得如此高兴,不由得开怀大笑。
是夜玄成英怕羽之得了闲暇便会不由得再胡思乱想干出傻事,所以便拉着羽之在院子中的凉席上仰观星辰,从旁指点星宿云图。
一时兴起便从紫微、太微、天市三垣讲到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以及对应的二十八宿,幸好羽之少时所读甚杂,许多数术玄机也有涉猎,故而听着也不甚费力加之本就心境澄明故而能举一反三。玄成英见羽之天资聪颖触类旁通,心中更加喜爱于是乎便滔滔不绝,指画云端,身影来回走动指点星宿方位,直到东方庚隐现这师徒二人方才歇息。
※※※
华山小道上,羽之气息微喘跟在玄成英身后,原来玄成英此番西来乃是与一位故人相约华山,然数日不能相见便去安走了一遭。今日赶早便匆匆返回,此刻已时值日暮,山河日落。
南接秦岭,北瞰渭河,半道上羽之回头顾盼只见苍苍秦川气霭升腾,茫茫原野渭水东流,再一回头隐隐的便能瞧见那咸阳古道暮色尘烟,那座简单的坟茔就弃落在无人过问的野草丛中。
“羽之,这再往上便是天险千尺幢了,你先在此歇息片刻,如果为师的老友还在,我便回来接你如何?”玄成英站在崖边回首看了看。
过了‘回心石’后‘千尺幢’即在眼前,玄成英心道这孩子平日里不曾多动,华山三险便不勉强他了。
“嗯,师父放心就是。”羽之也不愿费这一番力气。
玄成英大袖一拂,一步一阶踏着不足尺宽的笔直台阶而上,羽之心中叹服自不必说。四顾一下但见无处歇身,索性便往下走了一截退到青柯坪处歇息。
“窈窕青柯坪,正在西峰罅;二十八潭悬,飞瀑从天下。”羽之崖边而立口中喃喃一念,不免心中悲缅,这几句本是青柯坪的真实写照,奈何青天这也是幼时母亲教他常常吟诵的儿歌。
羽之伫立片刻从袖中取出一支短短的紫竹笛,晚乍起,声随着笛音缓缓而起,星沉日落,气海连州,时而幽怨飞于三秋冷雨飘摇,时而缠绵落于琼霄碧海,星云竞逐,尘开雾散,雷不惊,雨雪不作,瑶台接青鸟之音,碧落承八荒开合。羽之将一腔悲怨付与笛声直落于山河湖海之间。
“你吹得是什么曲子?”
羽之一曲方歇,只觉心中舒缓许多,正自顾盼忽听得身后声音传来。转身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叫花子呆呆的立在身后不远,瞧他年纪应该和自己差不多大,眼中凄迷的神色亦似曾相识。
“碧落赋。”羽之礼貌的回答道,又看她身影孤单心中生出同情之感便拿出包袱里的干粮递给那个小叫花子:“你一定饿了吧,这里是我带的干粮你且先拿去充饥。”
那小叫花先是一愣,继而也不客气地伸出小手接过馒头,看他人小却不知那一口竟有多大,一个馒头三分之一便进了他的肚里,很快,一个馒头转眼便没有了,可能他确实太饿了。
羽之赶紧拿出包袱里剩下的所有干粮:“不要急,这些都给你了。”
“你的笛子…吹的…真好听,是我听过最……最好听的曲子了。”那小孩,一边甜甜的笑着断断续续的说出刚才心里的想法,他说不出羽之的曲子好在了哪里,但是听完之后就觉得人心中舒畅了许多,不那么堵得慌了,两个少年一同坐在崖边,望着隐去的霞光。
“我吹的还不是最好,这首曲子我是和一位老先生两年前的,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请他给你吹奏一曲。”羽之见那孩子吃的有些噎了,便又拿出水袋递上。
羽之很少与同龄的孩子诚挚的交往过,在山庄里那些叔伯家的孩子都个个心机深藏,每每遇到事情羽之都不愿与之分享叙说,但是不知何故,眼前的这个少年竟让自己放下所有心防。
“嗯,我相信你说的。”那少年觉得吃的很饱,一擦小嘴复又说道:“我叫兰残音,你呢?”
“我叫羽之。”羽之和兰残音相视一笑倍觉开心,直至星辰隐现。
兰残音无奈起身告辞道:“这山上夜寒,我要下山去了,我们以后定会再有相聚之期。”说罢神情恹恹起来。
羽之将地上包袱递给他:“这些兄弟拿着路上吃。”说罢羽之记起身上还有有点铜钱便要塞给兰残音。
“我喜欢你的笛子,你能给我吗?”兰残音试着问道。
羽之心中一愣,微微犯难,因为这笛子是母亲亲手为自己做的,作为自己九岁生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