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逢时敢直言(2/2)
之自嘲地笑了笑,道:“看到了问题是一码事,怎么去解决问题又是一码事。我只能尽我的力量。这十几年来,我就一直给我们的议政堂上谏。可是人心就是如此,获利者又怎么能轻易地让出利益来呢?虽然这个利益也只是眼前几十年的利益而已。我这么一直上谏,竟然还能安稳地坐在现在的位置上。细细想起来,这不是我运气好,也不是我能力如何出众,这也是因为我自己就是‘忠良之后’啊。要是换了一个人,就怕不好了。”
大宗国的权力中心殿堂之下,还有个议政堂,由殿堂三巨头,加上中大行营统帅、枢密院的大枢密使、六部尚书、大理寺的大理卿及都察院的大都察使,共一十三名成员组成,是仅次于殿堂的权力中心。
大宗国的国家大事,都是由殿堂和议政堂最终定下来的。
王庆之还没有资格给殿堂上谏,但他十几年来一直在给议政堂上谏,那就表明,他真的想解决这个弊端。
有的事情得而做不得,有的事情是做得而不得,有的事情就是不得更做不得。
仕职考察选拔这是一块流油的肥肉,权贵们人人有份,利益均沾,皆大欢喜。
要是没有了仕职考察选拔这些背地的勾当,这些权贵的子弟将来怎么办?权贵们“辛苦”一生,总不能连自己的子弟都庇荫膏泽不了吧?这当然不行了。
因此堵住仕职考察选拔的漏洞这样的事情,不要去做,就是提也是不能提的。
谁要是去,或者谁要去做,就是与全体权贵们为敌,就会受到一致的排挤和打击。
这世间,敢敢做的人不多。
尤其是像王庆之这样,当了这么大官的人,还敢这么,而不是为了维护自己所得的福利而拿些虚言来糊弄世人,确实不容易。
他十几年来一直在给议政堂上谏,那就更不容易了。
宋大财对王庆之不由肃然起敬。
从王庆之这些话里就看得出来,他并不是嘴巴大,也不是胆子大,只是他为人就是这样。
也正像他自己所的那样,他自己就是“忠良之后”,他自己就是世家子弟,话大胆一点,惹来祸事的可能性也会少一些。
宋大财又看了秋汐一眼。秋汐还是一脸平静,什么表情都没有。宋大财想了想,也不话了。
这种话题,他插不上嘴,不知道些什么才好。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