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1/2)

第248章

贾母因心里记挂着事,一夜没好生得睡,天不亮就醒了,这会子正在梳妆打扮,穿戴国公夫人的朝服,准备带领邢夫人、王夫人等人进宫朝贺。

鸳鸯等人正忙着,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林姑娘来了!”

一语未了,林黛玉从外间进来,上前给贾母请安。

贾母笑问道:“下雪么?”

林黛玉:“小了些。”答着,在贾母身旁坐下,说道:“方才二哥哥打发人来传话,今儿不用进宫朝贺了。”说完,朝鸳鸯使了个眼色。

鸳鸯会意,对其他的丫鬟摆了摆手。

众人都退了出去。

林黛玉站起身,走到贾母身后,将她头上所带的凤冠轻轻摘下,摆到一旁的匣子里,拿起梳子一面梳着,一面说道:“贾雨村反水了,向皇帝检举了义忠郡王的所有罪行。提刑司在五更天的时候抄没了义忠郡王府,没能抓到义忠郡王。现在九城戒严,步军衙门和五城兵马司正在全城搜捕!”

听了这话,贾母有些发怔。

林黛玉接着说道:“宫里正在清算一切与义忠郡王有关的人和事,听说已经抄了十几家。”说着,向镜内瞟了一眼贾母。

林黛玉一笑:“秦氏姓秦,跟义忠郡王有什么关系?册封的圣旨还摆在宗祠里呢。”

杨阁老苦笑着摇了摇头,他是真的看不懂贾琥。

贾母突然想起:“秦氏怎么办?”

这一年多,贾琥掌握了义忠郡王大量的罪证,原想着在关键的时刻当做杀手锏使用,没想到白忙活了。

王鹤堂将审案记录递给杨阁老,赵子勋和钱尚书都把头凑了过去。

贾母便向镜内笑道:“玉儿的手最巧。”

王鹤堂猛地站了起来,急忙走到门边掀开厚厚的棉布门帘,抢过审案记录,急忙展看,一叠声说道:“好样的,贾琥好样的!”

此时的安定门大街上,除了当兵的,就是当官的,没有一个老百姓的身影,这个年过得太尴尬了。

林黛玉在贾母身后,贾母对着镜子,二人在镜内相视。

贾母:“昨儿从宗祠回来,我就睡不着,总担心你第一次治办年事会闹出乱子。现在好了,我们都在家,让你大嫂子帮着你,正好我也无事,过去看看,也算是打发时间了。”

昨儿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他们连夜会审了忠顺王,基本可以确定忠顺王没有参与刺杀衍圣公,可皇帝的旨意是给忠顺王议罪!

皇帝的意思很明确,忠顺王有罪!

一队队军卒持枪挎刀在大街上奔跑着。

一匹匹快马交往穿梭着,兵凶之气笼罩着整个北京城。

其次,那些受义忠郡王牵连的官员中有贾琥和水溶共用的探子。

雪花慢慢大了。

灰蒙蒙的天空,雪花稀稀落落飘了下来。

林黛玉掩嘴笑了笑,走到床边打开了衣柜,从里面捧出了贾母在重大节日才穿的那件吉服,轻步走到贾母的身后:“老太太伸手吧。”

说完,他站在门前回想起牢房里的场景更加兴奋起来,这件事会成为他这辈子最大的吹嘘的资本!

杨阁老看着手中的审案记录,对大太监问道:“宁国公呢?”

这让众人为难了!

就在这时候,门外传来了那大太监的声音:“禀阁老,满清人招供了!”

杨阁老、赵子勋、钱尚书连忙围了过来,一齐问道:“怎么说?”

林黛玉笑道:“果然如此,算我的孝心虔了。”

贾母慢慢地皱起了眉头。

林黛玉提起了吉服的两肩,让贾母将手伸进了袖筒,在后面替她抚平褶皱,绕到前面给她系扣子。

面前的案几上,一支藏香浮着袅袅青烟。

或许,太上皇的损失更大。义忠郡王已经被废,剩下一个病鬼也成了泥菩萨。没了帮手,他如何夺回权利?

突然,马车“咔”的一声停住了。

林黛玉不再说话,替贾母梳好头,插上凤钗,又从匣子里取过一条松花色镶珠抹额给贾母戴上,笑问道:“老太太,可满意?”

看完之后,三人一齐兴奋地说道:“好样的!”

林黛玉笑了笑,取来大斗篷替贾母围上,又将灰鼠暖兜拿上,搀着贾母说道:“请吧,老太太。”

林黛玉听了,笑道:“天不亮我就打发人去小厨房,让她们熬了野鸡崽子汤,这会子正好。”

那大太监忍不住了:“昨儿缮国公、牛尚书坐镇兵部大牢,一连打死了三名满清鞑子,愣是没问出一句话来。一大早,宁国公来到了,一句话不说,拔刀就砍您几位是没见着,宁国公杀人真是不带眨眼的近四十号人,眨眼间就被砍得只剩下了三个人,要不是那啥镶黄旗佐领大喊着让鄂弼快招供,他、鄂弼还有那个乌雅.瑞兴也得人头落地。”

大太监:“宁国公说要回家沐浴更衣,然后等待吉时祭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