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节(1/4)
时弥漫在空中。
羌军刚追出南门,便见姜维带着一支人马横在前面,挡住了追击孔明的道路。
“休想挡道先将你收拾掉”
羌军说着先向姜维冲来,姜维一支人马奋力抵抗,但兵力过于悬殊,战不多时便败下阵来。
数万羌军乘胜前进,渐渐追到林中的一条路上。
“看来尚未走远。”
羌兵沿着林中小路拼命追赶,穿过树林,豁然开朗,只见一片白雪皑皑的田野。
在树林所处的小山丘与田野之间,有一片狭长的低洼地。骑兵队与部分步兵迅速冲下山去,越过了洼地,但笨重的铁甲战车行动迟缓,待要越过洼地时,已经挤成一团。就在拥挤的车队将要到达洼地中间时,突然间轰然一声巨响,雪沫四散飞溅,等雪沫落定之后,湿地里的铁甲战车已经不见了踪影。
“啊掉下去了”
“是陷阱”
紧随其后的铁甲车上的西羌国士兵绝叫起来,他们想使战车停下,但战车在倾斜的雪地上反而越行越快。
羌军士兵一片喧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铁甲战车滑进陷阱,一辆接着一辆。仅一条道上,便消失了几十辆战车,循其他道路追击的铁甲战车,也未逃脱同一厄运。
这片貌似坡度不大的狭长低洼地,其实是上古时期大地震留下的地表裂缝。孔明早已令人在长达数里的裂面铺设木板,木板之上又以泥土与干柴遮蔽,适逢今晨天降大雪,不仅无人看得出地表裂缝,骑兵与步兵经过时也不会掉落下去。羌军视为主力的铁甲战车队本来笨重无比,一拥而上,自然陷于其中,转瞬之间,车队竟然损失大半。
蜀军早已埋伏在田野尽头、树林深处、营寨东西两侧,发现敌人中计之后,鼓号齐鸣,杀声震天,伏兵一齐奋勇冲上前来。
马岱部下一举擒获雅丹宰相,关兴也在对战之中将元帅越吉一刀斩于马下,报了初战兵败之仇,姜维、张翼、张苞也各自杀得酣畅淋漓。
羌军本来骄矜自大,全凭铁甲车队的机动战力,如今失去依靠,立刻变得毫无招架之功,只能听任蜀军宰割。侥幸未死的,全都放弃抵抗,向蜀军投降。
而孔明却为被俘的雅丹宰相解开绳索,对其恳切说明顺逆之道:“蜀国皇帝乃大汉正统,我奉敕命只是讨伐魏逆,对西羌国绝未存丝毫觊觎之念。请速速回去转告羌王,你们受了魏逆的欺骗。”
所有俘虏也被蜀军释放,跟着雅丹宰相一起返回西羌国。
打败羌军之后,孔明立即指挥全军回师祁山,途中写就奏表,令使者送往成都,向后主报捷。
曹真此时领着魏国大军仍然守在渭水阵中,他对形势变化的反应迟钝,使魏军错失了大好良机,铸成了无可挽回的大错。当他得知孔明不在祁山,开始调兵进攻时,孔明已经解除西线威胁,踏上了返回祁山的归程。
由于祁山守军严格遵从孔明的防守策略,曹真反而连打了几次败仗。不久以后,又被从西线凯旋的蜀军左右包围,多方遭到攻击,最后只能将全军从渭水撤走。
此次受命出征,曹真一开始就缺乏自信,心中闷闷不乐,战败之后,又无后续良策,只能不断向洛阳派出快马,请求朝廷给予援助与指令。
五十四仲达复出
曹真派出的快马,接二连三赶到洛阳城中,带来的都是战败的消息。
魏帝曹睿大惊失色,急忙召集群臣,忧心忡忡地询问此时何人能解燃眉之急。
华歆奏道:“须是陛下御驾亲征渭水,方能鼓舞三军士气,若只更换几名大将,反而会长敌人威风。”
太傅钟繇听罢大为反对:“古语道: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曹真本来便非诸葛亮对手。如今即便陛下御驾亲征,亦难期待可补曹真之短,况且万一再次战败,势必危及国运。值此非常时刻,不如启用一位隐居高人,赐其印绶,令其制服孔明。除此之外,别无他策。”
钟繇本为魏国元老重臣,魏帝曹睿听他说有闲居高士,立即请他无须顾忌,说出高士姓甚名谁。
“那高士非他人也,乃司马懿。前次他被敌人反间计所累,蜀国将谣言散布于市井,致使其遭到放逐,此事实为可惜。听说司马懿现正闲居于故乡宛城,如今理应召其前来,国家切不可埋没如此一位英才。”
钟繇说得魏帝面露悔意,魏帝其实早知自己错怪司马懿,现在被钟繇一语道破,面色更为凝重。
“此为朕所犯之最大过错。他现在含冤深隐乡间,会否即刻领命出征”
“司马懿本为忧国之士,如果陛下派敕使前去,他必会奉诏出征。”
魏帝于是立刻派出敕使,携平西都督的印绶去向司马懿传诏:“朕知你为忧国之士,若能集结南阳诸道兵马,克日赶赴长安,朕亦将御驾亲征,待长安会合之后,与你共破孔明。”
就在这几天,身在祁山的孔明认为:“机运已到,现在只待夺取长安,然后长驱直入洛阳。”他不想错失连战连胜的势头,准备一举攻入魏国的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