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节(3/4)
追赶不要去管那些散兵。”
五万魏兵犹如狂风怒浪一般,在山谷里汹涌奔腾。只见姜维点燃的大火越来越近,满山枯树在火中噼啪作响,熊熊烈焰烧融了四周山上的积雪,化为浊水向山谷里倾泻而下。
奇怪的是蜀军忽然失去了踪影,而峡谷出口已经堆满了巨树、岩石,魏军反被堵在谷中无法行动。
“奇怪,姜维的内应人马究竟在何处”
费耀犹豫了片刻,猛然醒悟过来,看来自己中计了他禁不住浑身颤抖起来。
然而为时已晚。大树、巨石、油柴、硝药从左右山上轰隆而下,顿时人号马嘶,响成一片。狭窄的山谷中无处可藏,未过几时,士兵、马匹死伤不计其数。
“糟了又中计了”
费耀惊得手足无措,只得挤在争先逃命的魏兵之中,向山间小路奔去。
忽然听到金鼓声响起,一彪兵马从山谷深处缓缓来到面前。费耀抬头望去,原来竟是自己等待前来接应的姜维。他不禁怒火中烧,破口骂道:“不忠不孝的贼子你倒是骗得高明你等着吧”
姜维满脸微笑,策马跑上前来。
“怎么是你费耀来了我本想生擒曹真,未曾想捕鹤却捕了只乌鸦。我也懒得对你动手,你且脱下头盔,自己投降吧”
“你这忘恩负义的小人”
费耀嘴上虽然强硬,心中却很明白,自己绝非姜维的对手,他趁姜维不备,掉转马头狼狈逃窜。
可惜各条小路皆被蜀兵严密封锁,整车的油柴与松明仍在不停抛进谷中,山谷中早成一片火海。费耀进退不得,遂长叹一声:“天亡我矣。”说罢举剑刎颈而死。
“不愿死的抓住绳子”蜀军从绝壁上垂下许多绳索,魏兵为了活命,争相抓住向上攀爬,但仍有约半数魏军未逃出,最终被活活烧死在谷底。
姜维战后回到营中,心有不甘地向孔明谢罪:“末将此计虎头蛇尾,未能灭掉曹真。”
孔明意味深长地说道:“是啊。如此精心策划,仍未能如愿以偿,实在可惜。人皆想设大计,然大计虽好,却不可多用,唯待能取大胜时方可用之,此智谋计略之奥妙所在也。”
六十一兵粮
司马懿从魏吴边境来到洛阳后,久留未归。朝中文武对其颇有微词,说他不去镇守边防,却整日在都城无所事事。
待到这几天前线急报频来,云孔明重出祁山,魏军前阵战败,折损了好几员大将,对司马懿的指责立刻销声匿迹。众臣不得不佩服其料事如神,对战局有先见之明。
洛阳城中有一批自命不凡的文人骚客,无论何时何事,他们都要评头论足,贬斥抨击。此番祁山战报传来,曹真自然成了他们猛烈抨击的目标。
“祁山究竟有无总兵大都督曹真是否在理军务”
流言传进宫中来,魏帝曹睿甚为烦心,因为曹真毕竟也是皇族。曹睿只得将司马懿召来询问对策:“蜀国无甚可惧,但那孔明却时时令朕夜不能寐。如今他又来祁山,却拿他如何是好”
“陛下无须如此心烦。”司马懿答得轻松,“不日便可让蜀军自行退走。”
“你有良策让其自己撤兵”
“正是。眼下正是冬季多雪,山路更为难行,运输极为不便,依臣所见,蜀军的兵粮只能维持一个多月。孔明此刻所盼的必是速战速决,我军坚守不出,与其长期对峙,才是上策。请陛下派敕使前去传旨,令曹真加强各路要隘防守,绝不轻易出战,孔明便无计可施。”
“所言极是,朕马上令他依计坚守。”
“只要待到山上雪化之时,蜀兵粮尽,不必进攻,孔明也会自行退兵。那时乘虚而击之,定能大获全胜。”
“你既然如此胸有成竹,为何不亲去前线,施计破敌”
“臣并非想在洛阳养老,更不是惜此老命,只为吴军动向尚不明了,臣不敢掉以轻心。”
“东吴又要前来犯境”
“吴军目前不会主动进攻,然蜀军一旦得手,孙权自然亦会乘势而动,我军切不可稍有懈怠。”
此后数日,从前线送来的战报,无一不令人沮丧,曹真本人似乎也完全丧失了信心,“启禀陛下,如此下去,碍难坚守。乞请圣虑,再发援兵。”
信中虽未写明,但暗含请魏帝亲征,抑或派司马懿前去之意。但司马懿另有考虑,并不打算自己出马。他坚持此前的观点,只是一再宽慰魏帝:“此时正须大都督顽强坚守。请陛下再派人去,仔细告诫大都督,切不可出阵进攻,以免中了孔明诡计。只要死死守住阵地,日后便可稳操胜券。”
司马懿对曹真与孔明正面苦战的处境甚表同情,但直言曹真只能坚守不攻,言外之意,若是换成他担任大都督,战局进展将会与现在大不相同。
魏帝依司马懿之计,任命太常卿韩暨为敕使,前去向曹真传达只守不攻的旨意。司马懿特意将韩暨送至洛阳城外,临别之时,至为恳切地对他说道:“我有一事方才想起,此事与曹真大都督的成败颇有干系。请转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