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节(2/4)
使日后战局为之一变。”
当日夕阳西下,司马懿一声号令,上邽城魏兵顷刻全军出动。卤城距此本不甚远,连夜奔袭,黎明之前当可将其包围。
一路上除了湿地、河滩与小山之外,皆为成熟的麦田。蜀军早已按每隔二百步一哨,预先将斥候埋伏于麦田之中。斥候之间均以绳索相连,一旦发现魏军出动,各斥候依次拉动一条条绳索,顷刻之间,便可将军情传至卤城蜀军营中。
却说孔明当晚得知魏军出动,从容制定对策,调兵遣将,只等魏军前来自投罗网。
因见卤城壕浅墙矮,易攻难守,留在城中不啻于坐以待毙,孔明遂令姜维、马岱、马忠、魏延各支人马早早开出城外。
夜风吹拂之下,城外一望无垠的麦浪此起彼伏,实为蜀军伏兵待敌的绝好隐蔽地。
魏军人马如同无声的怒涛,悄然汹涌而来,见城内毫无动静,遂开始分兵四路,欲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将卤城团团围住。
就在此时,城头上忽然站起数千弓弩手,顷刻间乱箭如雨点般射来。司马懿此时方知敌人已经有所准备,但事已至此,骑虎难下,唯有加强攻势方能扭转被动。他指挥士兵越过城壕攀爬城墙,不料大石、巨木立刻从城上滚下,城壕里转眼填满了死尸。
“突进城去,活捉孔明”
司马懿还在不停激励士兵猛攻,却未想到背后麦田里转瞬间冒出无数蜀兵。腹背受敌之下,正在攻城的魏军精锐也不能不顿时乱成一团。
黎明时分,司马懿退到一座山冈上,望着退下阵来的士兵,他悔恨得咬牙切齿。这次以完败告终的夜战,使魏军又伤亡了千余名士兵。
撤回上邽城之后,司马懿惊恐地蜷缩在营中,许久不敢出城。郭淮深感愧疚,绞尽脑汁,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条离奇的计策。司马懿听了他的这条妙计,阴郁多日的脸上也不禁露出了笑意。
卤城绝非易守之地,但眼前魏军动向尚不得而知,孔明也只能姑且坚守于此。
然而,他深知守在卤城终不是长久之计,因为有细作来报,司马懿已发檄文至雍州、梁州,看来他正将孙礼的重兵调往剑阁。倘若蜀国的剑阁果真遭到魏军重兵进击,卤城的数万人马将被断绝后路,切断运输供给,陷于孤立无援的危险境地。
想到这里,他唤来姜维、魏延,吩咐道:“魏军近来一直守城不出,着实令人生疑,须知久静不动,往往是在准备更大的行动。我现在最放心不下的乃是蜀中至此的必经之处剑阁,你二人可各领一万人马,即刻前去加固防守。”
姜维与魏延领命之后,即日整备兵马,赶赴剑阁增援。
二人走后不几日,长史杨仪入帐来见孔明:“当初离开汉中时,丞相曾通告三军,但凡远征士兵,只要一到百日,便可轮换至后方歇息,如今却如何是好”
“杨仪,你有何为难之处”
“百日期限已到。方才接到后方公文,前来轮换的人马已从汉中出发。”
“既已通告三军,当然不可自食其言,就让他们快回汉中去吧。”
“此处现有八万大军,如何让他们轮换”
“可将他们一分为二,每次撤回四万轮换。”
蜀军士兵听到孔明的轮换命令,无不欢跳雀跃,纷纷打点准备,只待撤回后方。
偏偏就在此时,快马从剑阁送来求援急报,原来魏国大将孙礼从雍、梁二州召来二十万人马,会同郭淮所部,正向剑阁攻去。
无独有偶,司马懿与此同时发布了总攻命令,大队人马也正向卤城逼近。
消息传来,城中蜀兵惊恐不已,杨议慌忙劝谏孔明道:“情况如此紧急,还谈何前后方轮换眼下必须防御强敌的攻击,士兵还乡之事,只得延期。”
“不可,万万不可。”孔明断然摇头说道,“我军动用诸多大将与数万士兵出师远征,全凭信义为本。如果言而无信,不仅有失蜀军尊严荣耀,将士亦难竭力杀敌。更何况他们的父母妻子已知百日轮换的约定,皆在家中屈指数日,翘首以待,盼着儿子、丈夫回家团圆。今天哪怕有再大困难,我也绝不能失信于他们。”
杨仪听了孔明的肺腑之言,立即原原本本告知所有士兵。
方才还在惊恐不安的士兵,听了孔明的决定,纷纷痛哭流涕,“丞相竟然如此体恤部下”
“丞相如此恩待我们,值此危难时刻,我们岂能撇下丞相而去”
众人通过杨仪请求孔明:“我等愿留下舍命而战,以报丞相大恩。”
孔明虽然一再规劝他们返回汉中,但士兵们决心已定,全数留在营中。
魏军来到城下,蜀军士兵个个奋勇当先地冲出城去,向数倍于己军的敌军猛烈冲杀,粉碎了司马懿大军的进攻,几天之后,便将敌军打得远远退去。
然而一波方平,一波又起。正当全军高唱凯歌庆贺胜利时,李严从永安城突然遣人送来了一份出人意料的急报。
七十一木门道
蜀国重臣李严坐镇在永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