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2/2)

效果优于其它剂型。

神经系统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1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导致突触部位积累大量的乙酰胆碱,神经过度兴奋,引起虫体颤抖、痉挛等,如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2与乙酰胆碱受体发生竞争性结合,这些药剂与受体结合后,阻塞神经冲动的传导,如烟碱、吡虫啉及沙蚕毒素类等。

3作用于神经纤维膜,改变膜的离子通透性,特别是延迟na通道的关闭,使中毒昆虫高度兴奋或产生痉挛,并进入麻痹状态,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4抑制γ氨基丁酸受体,导致神经系统兴奋和痉挛,如锐劲特、阿维菌素等。

生殖系统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1解剖雌成虫卵巢观察其发育情况和抱卵量,为预测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提供依据。

2用射线处理雄虫,使生殖细胞死亡而导致昆虫节育;使用化学不育剂、激素不育使雄虫绝育。

3应用人工合成性外激素诱集和诱杀害虫。

4利用遗传工程培育不育后代,释放到田间,可造成害虫种群的自然灭亡。

田间诊断的程序

1做好准备工作

2询问了解相关情况

3查看病害发生分布样式

4检查病株症状

5采集标本

6给出诊断结果

预测预报的意义

1了解害虫的种类、分类、为害和发生规律

2可以掌握防治害虫的有利时机

3对未来时期内的害虫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制定正确的治理策略

4使防治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

5了解敌的种类及数量,发挥敌的自然控制能力

78简述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其防治策略。

1病害发生规律:

侵染过程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夏孢子从气孔和直接侵入,孢子萌发需水滴;潜育受温度影响较大,如条锈菌需要较低的温度适温为911c,夏孢子才能萌发。菌丝发育最适温度为1316c。

2病害循环:

1越夏:a:越夏条件:夏季最热月份78月旬均温低于20c,能安全越夏,大于23c不能越夏;b:越夏寄主:晚熟的冬春麦或自生麦苗。c:

越夏基地:以陇南陇东、青海的东部、川西北部、宁夏的南部晚熟冬春麦区为主;

2秋苗发病:离越夏基地越近、麦播种越早发病越重、发病越早;相反则病轻、病晚。

3越冬:以潜育菌丝在麦叶组织中越冬;冬季最冷月份1月份月均温6c7c若有积雪覆盖低于10c可安全越冬;华北石德线到山西介休、陕西黄陵一线以南为主要越冬基地。

4春季流行:春季发病以及流行主要决定于春季降雨或结露。当地菌源为主的春季流行特点为从单片叶片发病逐渐形成发病中心,再到全田普发,病害发生越早发病越重;外地菌源为主的流行特点:中后期爆发式流行;大面积同时发生,发展速度快;田间病叶分布均匀,多在上部。更新最快 手机端::

3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栽培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引入、选育和推广抗、耐锈品种;农业防治以调节播期,铲除自生麦苗,肥水管理等措施;药剂防治可采用粉锈宁拌种或早期对幼苗喷药。

79简述水稻稻瘟病的侵染循环。

1该病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包子在病稻草和病谷上越冬,因此,病稻草和带菌谷种是来年病害发生的主要初侵染来源。

2在草堆等处越冬的病菌在第二年气温回升到20c左右时,遇降雨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孢子借风雨传播,昆虫也可传播。

3孢子接触稻株后,在适夷温湿度条件下,萌发并从表皮的机动细胞或伤口侵入。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