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小心思(2/2)
有亮光的地方就是供台上的两根蜡烛。
双手撑在案台上起身再一次走到牌位前,闭着眼双手合十拜了拜,虽然这间屋子就她一人,但她还是嘟囔着说了句“得罪了,得罪了”,然后走到供台旁将一盏烛台拿了下来。
有了一盏烛台,她周身一片瞬间明亮。
夜深人静最是人感性的时候,她屈起双腿看着烛光,一会想起秀春身上的伤,不知道有没有人照看她。一会儿又念起宁渊身上的毒,不知道有没有清除。
看见烛油滴落,栾清拍了拍脑袋。趁着蜡烛未燃尽,赶紧多写一点吧。
这么一写不知不觉就写到了后半夜,她实在困顿不堪,将笔搁在砚台上,甩了甩手腕,趴在案上睡了过去。
清晨,外头的鸟儿站在树梢上抖了抖身上的羽毛,歌声清脆。内务府的安公公带着一个小太监来到宗祠外,与那侍卫交谈几句便入了院子。
身后的小太监上前推开那扇厚重的大门,也顺带着将一阵秋风带进祠堂里,案台上的宣纸随风飘扬,散了一地。
还有几张遮住了栾清沉睡的脸庞,把她从睡梦中拽醒。她偏了偏脑袋,将脸上的宣纸拿了下来,鼻尖还萦绕着墨香味。
“皇后娘娘吉祥。”安公公见栾清醒了,低声向前行礼。
栾清睁开双眼抬起头,胳膊肘已经被她枕的发麻,揉了揉肩膀,眼底一片清明。弯下腰伸手捡起散落在地上的宣纸,这些都是她写了大半夜的成果,可不能弄脏了。
“你怎么来了?”
“奴才给娘娘送些吃的。”安公公低头将地上的宣纸拾起来交到栾清的手里,然后向后挥了挥手,后头的小太监将食盒放在案台上。
安公公愁容满面地看着栾清:“还望娘娘恕罪,前两日因玉碧奉太后的旨意不让内务府送膳食过来,故而迟迟拖到现在才来叩见娘娘。”
“太后旨意向来都是张嬷嬷或承公公传旨的,什么时候轮到玉碧了?”
“奴才也觉着奇怪,可是前两日宫里上下都围着皇上转,奴才想去见太后都被承公公拦住,说太后正在气头上,不肯见任何人。”
栾清眉头微皱,困惑地问道:“这么说,这两天你未曾私下派人给本宫送过饭?”
“皇后娘娘恕罪。”安公公误以为栾清对他不满,忙跪下磕头。
“平身吧,本宫没有责怪你的意思。”栾清看着案台上的食盒,将它转了一个圈,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木制食盒,确实不比昨日那食盒精致。
那昨日到底是谁雪中送炭呢?她在宫中并没有什么特别交好的嫔妃,难道是贤妃?
栾清若有所思地打开食盒,安公公让小太监去门口守着,微微抬头看着栾清的半侧脸。
“娘娘,奴才已经将秀春姑娘安顿好了,她身上的殇也请了太医诊断过了,您尽管放心。”
栾清听到这消息有些激动,这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下半分,面带微笑地侧过头:“多谢公公。”
“哪里,这是奴才应该做的。”
“不知皇上如今怎样了?”
“娘娘请放心,奴才听闻皇上已经醒了,养心殿外头的太医也都退了一大半了,想来已无大碍。”
“那就好。”在这个后宫,栾清在乎的人很少,除了从小陪她长大的秀春外,如今不知不觉还多了一个人。
她将碗里的粥喝完,把它放回食盒里。安公公上前收拾食盒,低声地说:“往后每日饭点奴才都会亲自前来,娘娘在这可有什么缺的尽管说。”
栾清想了想开口:“给本宫多备一些蜡烛吧。”
“是,奴才告退。”
安公公刚退下,外头就传来一阵阵木鱼声。栾清拿起经书翻到昨晚未誊完的那一页折了一个角,合上书压在一沓宣纸上。
她起身走到门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趴在门缝上偷看外头的情形。
为首的穿着黄白色缁衣的师太向侍卫一拜:“贫尼受太后旨意,来这做一场法事,还请行个方便。”
门口的两位侍卫互相望了一眼,挪开了身子。
师太带着六位尼姑入了院子,朝宗祠走来,栾清忙回到案台前若无其事地坐下抄写经文。
门一开,众人朝栾清行过礼后,六位尼姑分两排面对面跪坐在地上,将怀里的木鱼放在正前方。
师太直直地走到软垫前站定,然后转身坐在垫子上盘着腿,闭上眼睛默念经文,一手拨动佛珠,一手敲着木鱼。
底下的尼姑跟着闭上眼睛念起经文,吚吚呜呜听得栾清犯困。就在栾清撑着额头无精打采地誊写佛经时,耳畔传来了一个声音。
“娘娘,奴婢是皇上派来的。”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