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真爱唯取此,何妨任彼行(1/2)

事物的发展看起来无论多么的不合常理,但必然也会有一定规律可循,因为无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具备一定的周期性,以及需要因素。所以对于一切未知的,难以掌控的事情,我们即便不能尽得其利,尽避其害,但却可以凭借长久的经验,智能的防患未然!

很多人羡慕别人有长远的目光,最经典的例子大概就是“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的诸葛孔明了!

去分析小说中已经无法得到印证的历史,这显然没有多大意义,所以直接把结论摊开,就是如果孔明不出茅庐,没能按照他自己的设想去结合实际情况推进现实,“隆中对”或许只是篇还算不错的八股文章而已,根本不会成为流传后世,被当做“未卜先知”的神奇典范,在现实中实现的神迹而被崇拜。

相比于可遇不可求的长远目光,人们已经渐渐学会了去具备发现“机会”或“危机”的意识,至少这是对每个人“当下”非常有用的。但世事往往祸福相依,所以机会和危机很多时候也只是一体两面。

因此,基本上在结论出现之前,没有人真的可以断言自己所预见的究竟是什么。若是机会固然可喜,但如果是危机呢?没关系,因为还有一句话叫做“转危为安”!

比如:垓下之战!完全抄袭前人必然很难真正的去符合现实情况,因为个个方面的因素实在太多,所以很难找出一个真正一辈子顺风顺水,从无挫折的人,因此从失败或上海中汲取教训就显得很早重要!

比如:管仲、孙膑!

而在任何一个时代,各种各样的事故总是难免。尤其是在种种事故一下子重叠起来,被赋予抚平波澜重任的人,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完全可以想象,武林盟主的坠落,这绝不会只关系到某一个人的命运,就像船上的舵手如果落水了,那满船的人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然而现在更重要的是,不仅舵手已经失去了,连领航的人自己都已经迷失了方向!毫无疑问,这种状况下最大的可能性就只有沉没,天下大乱!

当然,也许有人会认为正如“和平”不代表永恒,混乱也总会停止!这当然没有问题,不需要矫情。

人们的看法本就各不相同,需求也各具其情,没有必要非得千人一面。

然而不得不提的一点是,当认为“一切总会解决”的人们并不占大多数,或者至少不具备可以左右局面能力的时候,人们会看到一种,哪怕只是表面,但也让人梦寐以求的情况,“群策群力”!

影卓然是世上最厉害的人吗?未必!他是最聪明的?说不好!但可以确定的是,即使前两个答案都是肯定的,事情也绝不是只凭他一个人可以解决的!

索性,目前至少还有可以理解他,体谅他的人,哪怕只是为了怕逼他叛逆才不敢去逼迫他。

终归现在人们也已经看清了现状,江湖虽然失去了一根标杆,不能奢望谁都不当回事,但有以影卓然为中心的一群人至少可以暂时维持平静!

但朝野的情况并不这么简单,二十多年来朝廷内外的大小官吏多半出自龙天驹的指示,所以他其实才是世上实际的帝王。而如今这个帝王倒下了,受尽压迫和屈辱的真正皇帝,立刻忍不得一时的展开了消除异己的行动。

这原本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皇帝的所作所为,却基本上完全只是为了自己泄愤,并没有考虑到自己早就失去了绝大多数江山的控制,因此这一切举动势必引发了不断的反抗,背叛!

半壁江山烽火连天,以往为龙天驹安插在朝廷要职的官吏无不以自保为第一要务。虽有郑安国等一些忠臣劝谏,但皇帝也根本不为所动。因为曾经并不是没有发生过同样的事情,最终不是也没怎么着?至少他自己不是还好好的坐在皇位上?

但是,即便今天的影卓然堪比昔日龙清一,却并没有那个至少的确真正稳定了天下战乱的龙天驹!

孰是孰非,很多时候已经很难判断。可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因而皇帝此时心里未必真希望再有个龙天驹,然后继续压迫自己三十年!

世事如此,同样的帝王不只一个,他们真正在乎的并不是什么太平盛世,更丝毫不会去关心人民疾苦,而是只要死死攥紧皇帝额冠冕,哪怕江山再次缩小,权力再次减少,只要还有足够供他压迫的人民,对他来说就足够了!

但很可笑,江湖人,尤其是仙界中人,他们从来自诩洒脱,却总逃不脱所谓“大义”的禁锢!但他们所称道的“为国为民”,事实仍只是保证了那些灾难祸根继续摧残压迫的空间。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虽然每个人乐于的生活方式不尽相同,但正常人基本上都不会愿意每天去面对无数鲜血和尸体。所以太平天下,必定是大多数人所乐意的大环境。

可真正意义的公平却要人承担太多责任,付出太多努力,所以那些侠士,英雄宁愿选择维持不妨碍自己的大环境,也就是政府对他们无能为力,面对普通大众他们可以偶然的兴之所至时沽名钓誉一次。最后再以“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留下的都只是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