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不委屈(现实情节)(1/2)

“秦宓,你是怎么想到这点的?”

赵胜一脸欣赏的看着秦宓。

因为秦宓可以说完美的解决了这三个人遇到的问题。

这也是秦宓能够如此快速的结束实习期最主要的原因。

刚入行的心理咨询师,都有一个常犯的错误。

那就是总是尝试着去改变当事人现有的想法,比如劝告或者安慰等等其实没什么用的语言安抚行为。

但秦宓几乎没有这样的行为。

虽说赵胜也能看出来,秦宓在应对咨询的时候,也有一套固定的套路。

比如这种能很简单直白的把事情说清楚的人。

秦宓会先告诉对方如何解决,观察对方对解决办法的接受程度。

再告诉对方他给出解决方法的原因,增强对方解决问题的信心。

最后呢,给出更具体的操作流程,防止好心办坏事,惊喜变成惊吓。

看上去好像很简单,但是第一步就卡死了大部分人。

因为想要正常的走完这个套路,首要要求就是你能正确的抓到对方问题的核心点,并且解决它。

前面张鹏和赵娜的问题好说,问题比较直接,就是一个心里不平衡的问题。

虽然别人可能给不出这么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但一定程度上缓解两人的矛盾还是可以的。

而后面这个女孩的问题,就不一样了。

单从女孩的提问来看,是男女之间的安全感,信任度的问题。

但是如果直接给女孩一些证明自己‘没找男人’的方式,这就是一个不称职的咨询师。

再听女孩的描述,则变成了男女之间地位变幻带来的心理落差,急于确定女孩的状态,是男方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在无法解决这个现实问题的情况下,分手确实是最合适的做法。

但如果仅仅是通过这些理由劝对方分手,做法虽然对,但是没效果。

因为女孩‘担忧’的并不是她和男孩之间的感情,而是老家人对她的评价。

女孩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又怎么会去说呢?

这一点,连赵胜都没想到,也是秦宓提醒过后,才意识到的这个问题,所以才主动开口询问。

“不委屈。

如果一个人在恋爱或者婚姻中,没有感觉自己受到了委屈,那这一定是一个幸福的回忆。

两个人在相处的时候,不一定只能靠让步和妥协,也就是委屈自己来达到友好相处的目的。

一定存在一种方式,同时满足两个人的需求,我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个方式,并且帮助对方成功实施。

比如张鹏和赵娜,不一定非要其中一方让步,或者双方轮流让步,来达到这个目的。

我选择的是让两个人都动起来,以达到满足两个人需求的目的。

而后面这个小姑娘,明显是自认受委屈的一方,当然,单从她的描述来看也确实是受委屈的一方。

想让她不受委屈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换个男人,所以我给出的建议是分手。

后面关于评价的猜测,是我舍友祝杰和我聊过的,他主要学习的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群体影响,对我的启发也很大。”

听秦宓说完,赵胜点了点头,却没有多说什么。

道理他懂,但却对他来说没什么借鉴意义。

这也是研究心理学的人们一个普遍的特点,我知道这么做更好,但我就是不做……

或许大家研究的方向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于自身的了解。

因为大家学心理学,最开始的时候都是从研究自己开始的。

赵胜也是这样。

他也知道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已经三十多岁的他,已经不想去改变了。

像现在这样,每天早晚跑跑步,平时在咨询室做做一对一的咨询或者受邀去公司等组织做一对多的讲座。

他很满足现在的生活,也不想花费太多的精力,去解决一些小概率事件。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他每天要接触太多烦心事了,甚至一些一般人想不到的烦心事,他们都能有所了解。

在这种情况下,自我调节已经占用了很大一部分精力了,谁又想去再‘招惹是非’呢?

秦宓对于赵胜的反应也有预料,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的情绪。

当年的他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毕业的时候意气风发,三十岁以后就靠着自己闯下的名气,回帝都大学吃老本了。

三十岁的帝都大学心理系教授,这个头衔,可见秦宓毕业后的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