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入寇(2)(1/2)
泾原路和环庆路相距并不算太远。特别是治所渭州,与环庆路的治所延州,只有几程距离。>
所以,很方便这两个大宋沿边重镇的守臣打嘴炮。>
像是去年,为了攻守,韩琦、夏竦、范仲淹,就隔空打了两个多月嘴炮。>
那时,陕西经略安抚判官尹洙,只能当个跑腿的,替这三位重臣,充当邮差和说客,从渭州跑到延州,又从延州跑回渭州,有时候一个月就要来回七八趟。>
所以,郭爽骑快马,从延州出发,只用了三天,就见到了坐镇渭州,居中指挥整个泾原路的韩琦。>
韩琦比范仲淹要年轻的多,相貌也要俊俏的多。>
他生的文质彬彬,看上去非常随和,没有什么架子。>
“范希文果然是这样说的?”听完郭爽带来的话,这位知渭州的安抚副使,难免有些不快:“难道我韩稚圭,在他范希文眼里,就是这等轻浮之人?”>
“范经略,只是心忧国事,还望韩经略海涵……”郭爽只好帮着打圆场:“况且,如今,元昊贼来势汹汹,经略难免多想……”>
“哼!”韩琦冷哼了一声,心中的不满,已经升到了顶点。>
他可是出身相州名门韩氏!>
这可是大宋最顶尖的门阀!>
相州韩家,自唐季以来,世代不衰,连太祖、太宗都非常敬重、礼遇,专门请教过韩家治家的家规与家法,盛赞不已。>
韩琦本人,更是天圣五年的榜眼进士,和范仲淹的那个乙科第九十七名的进士的差距,相当于清华大学和三本地方院校之间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范仲淹能起复,靠的是韩琦的推荐,甚至是在官家面前的保证,没有韩琦,范仲淹就不可能起复。>
然而,范仲淹起复后,却屡屡和他韩琦唱对台戏。>
现在,范仲淹又派郭爽来传达这种近乎于大人对稚童的担忧的话。>
韩琦怎么可能高兴?>
“元昊来势汹汹的事情,他范希文知道,我韩稚圭就不知道了?”韩琦冷着脸,不快的道:“节推回去告诉范希文,请他放心,仪州放心,我韩稚圭会替环庆路看好门户的!”>
年轻的韩琦,如今正值他人生的最巅峰时刻。>
宝元二年,巴蜀大旱,饥民百万,社会秩序濒临崩溃,韩琦临危受命,拜为益、利两路体量安抚使,前往主持赈灾。>
在他的主持下,益路和利路的灾民,全部妥善安置,没有发生往年灾荒,大批百姓被饿死、冻死的事情。>
他又用了两年时间,将灾民遣返原籍,重新划给土地,让他们安定下来。>
在办完这件事情后,韩琦意气风发,自比诸葛亮,以为天下已经没有能难倒他的事情了。>
哪怕今年,两府集议,共用守策。>
他也不以为然,以为这种坚壁清野的笨办法,太过呆板。>
自古以来,哪里有靠着坚守就能打败敌人的?>
还是得进攻,至少也得拿下横山,收复兰州,将元昊的势力限制在七百里瀚海之外,让他再也无力威胁大宋边防。>
如今,也就是国家上面强压着,不许他主动进攻,不然的话,早在今年的六月、七月,元昊侵扰环庆路的时候,他就已经抓住机会,再来一次突袭白豹城了。>
郭爽听着,却是大惊失色:“仪州?谁去仪州了?”>
“自然是葛太尉!”韩琦笑着道:“葛太尉的一万大军,早就三日前,就已经入驻仪州,与镇戎军的任福,互为犄角,西贼若寇,定叫他有来无回!”>
郭爽听完,脚下一个踉跄,几乎就要栽倒,他颤抖着身体,脸色无比难看:“葛怀敏若动,麟州的北侧谁去协防?”>
韩琦嘿然一笑:“那与本官有什么干系?”>
“麟州的防御,是环庆路的事情!”>
“本官能派葛怀敏前出,入驻仪州,分担环庆路的压力,就已经仁至义尽了!”>
若是去年,范仲淹刚来的时候,韩琦或许还会尽心尽力的帮忙。>
但现在……>
经过去年整整两个多月的分歧和矛盾,他对范仲淹已经失望至极。>
甚至,生出了想要赶走范仲淹的念头。>
而韩琦麾下的文官武将,除了任福,没有一个人对范仲淹有好感。>
相反,大多数人都是被范仲淹从环庆路赶出来的。>
自然,这些人也天天在韩琦面前说范仲淹的坏话。>
于是,轻轻的将一下范仲淹的军,叫他灰头土脸一回,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文官斗争,就是这样的。>
你惹了我,我就给你一个好看,叫你知道厉害,逼着你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