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必阙(6/7)

?”

“老朽确有句话要说,不合时宜,但别无他意,将军听听便是。”

“先生有话尽管讲。”

“自古臣工最忌功高震主,非帝王者若是登高切忌临下,若遇激流当知勇退。”

陶臣末突然愣了一下,他一时不太明白邱心志这句话的意思。

“将军是个聪明人,将来一定能明白老朽的意思,告辞。”说罢,邱心志仰天长啸而去。

陶臣末忽然像是明白了点儿,却并未言语,只是朝邱心志离去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

陆文昭向西北而去,意图集结重兵形成势力,但因北境各城面临着北弃狼骑的压力,皆不敢轻易难撤,倒不是怕将城池拱手相让,而是担忧失了堡垒庇护狼骑趁机冲杀,所以虽接到陆文昭调令,但一时间也难以快速接济。宇文甫带着扈从一路狂奔,本来经过安阳直走青城大约只需五日路程,但魏文忠十万大军此刻正将安阳围得水泄不通,宇文甫只好绕过此地往青城赶,这就白白多出了两日的路程,虽苦不堪言,但为了保全长宁王遗孤他也别无办法。

宇文甫知道,陆文昭之所以不逃回青城就是为了保存渤州有生兵力,好将其全部带往佑州,至于渤州,守不住,就只有让陶臣末与北弃人相互争夺了,到此时,宇文甫才明白那日陶臣末对他讲的话,陆家从来都只是将长宁王当作一面旗帜而已,更何况长宁王已逝,他的遗孤自然更是可有可无了。

与此同时,陈政纲在云州百姓的帮助下彻底清除了楚原婴所有的外围屏障,楚原婴只得困守平城,战事至此,陈振纲不再着急,只要围着楚原婴,那他便无计可施。至于王金易,那就比较辛苦了,他领着七万来人苦苦的支撑着樊胜十余万大军的围攻,按理说,樊胜的并多数是二十余年不曾有过实战的京畿卫,即战力无法与骁卫同日而语,他大可以出城与之决一死战,但因他的目的是插在蓉州心脏牵制住陆守夫南下兵力,从而为陈振纲收复云州提供时间,另一方面,在于缓解渝州北境的压力,所以眼下只得据城死守。王立阳聚兵于渤、中边界,陆文昭一时未能聚集大军所以不敢向其靠近而是继续向北而去,朝中陆守夫动用京畿卫后暂无兵力调遣,所以他一时甚是悠闲。

此刻的陆守夫已踏进宫门。

“上柱国,已然尽数交付于你,你不仅未取寸功,还让调派出去的十多万京畿卫一个不剩,现如今倒好,你又来要佑州守军,你可知道,佑州守军一旦调动,我大渊北境彻底空虚,卫戎、北弃将毫无阻拦的直达皇城,你是要朕将这江山拱手让给胡蛮?”

“调兵入渤并非要与陶臣末决一死战,而是要为我儿文昭争取时机,好整合渤州北境守军,如此才可以让他将这些人全部带到佑州来,陛下请相信臣,一旦陆文昭聚拢渤州守军,臣立马让他将这些兵力带来勤王,调往渤州的兵力也一并撤回,臣宁愿放弃渤州也要为陛下守住佑、中二州。”陆守夫道。

“卫戎和北弃人会给你这个机会?”

“所以要快,在卫戎和北弃人还未摸清我们意图时便立即施行,否则,老夫也无力回天了。”

“朕听闻楚原婴在云州也被陈振纲围住了,上柱国,你当真还能与程锦尚斗吗?”

“誓斗到底,虽然陶臣末在渤州小胜一招,但陈振纲与王金易都与我方大军陷入了缠斗,程锦尚在万宁寸步难行,只要陛下允许臣重新聚集兵力,再与程锦尚决一生死不是不可能。”

“程锦尚、王金易、陶臣末、王立阳、陈振纲这些人谁不曾是我大渊臣子,未曾被大渊所用,反倒联起手来反朕,当真是莫大的讽刺。”

“如若当年秦相能善待忠臣良将,局势何至于此。”陆守夫恨恨道。

“秦相若是能善待他们,朕当年也不怕你陆家别有用心的站在长宁王一边。”宋骁别有深意的说道。

“陛下别忘了长宁王已含冤而薨,凶手至今未曾找到,臣也已跟随陛下,陛下说这些似乎已并无意义了。”

“是啊,所以朕现在是要你给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要兵去堵你的窟窿。”

“那这个窟窿陛下堵还是不堵?”陆守夫语气明显强硬了起来。

“大胆陆守夫,怎敢如此跟陛下说话!”王林有些看不过去了。

“兵,朕可以给你,反正能折腾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是陆守夫,你若是堵不住这个窟窿,你总得有个说法吧,十数万京畿卫连个响声都没有就这么没了,你觉得朕一点儿愤怒都不该有吗?”

“陛下是要臣立军令状,臣可以立,可如果时机错过了,到时候这军令状怕是也不能执行了,江山是陛下的,要与不要,陛下说了算。”

“陆守夫!”王林再一次呵斥道。

宋骁摆摆手,示意王林不用在意,尔后说道:“朕会让佑州守军前往周山迎接陆文昭,保证他退路无忧,尔后便将佑州交给陆文昭来守,佑州守军则退回中州以补缺京畿卫。”

“这……”

“陆将军觉得朕的安排有问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