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张仑的天赋(2/4)

样、桩桩、件件事情他都要先上手将之扶入正轨,然后再缓缓抽手,直到将这些事情全部交给负责人。

而这五年过去,能在发展上提出具体意见的,也就只有那几个。

张仑除外,朱辅已经在给王守仁交接军队了。

徐溥的话……虽然他一直都能提出很好的建议,但自从他看不到东西后,朱厚照也就熄了继续去麻烦老人家的心思。

毕竟徐溥年纪够大了,放哪儿去都是要颐养天年的。

再拿这些俗事去麻烦他,且不说有没有用,就是朱厚照自己,首先都过意不去!

遍观现如今这几个领导层的人……

各方面能提意见的,只有王守仁。

王华也会偶尔提些意见,但他所提出的意见基本上都局限在民生问题上。

不过好在现在应天府的这一套班子,从上到下在执行上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

这就已经能说是五年以来最大的收获了。

就跟做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样,难度从来都不小。

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需要脑子,很天才的那种脑子。

这种脑子,一般人没有。

而知道应该怎么去做,没有脑子的人也能做到,只不过需要的时间长一些。

眼下的尺度……看来就是五年了。

提及这个,就不得不再鞭尸一下张仑了。

这家伙也不知道怎么搞的,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到应该怎么去做。

但他做起来了之后,就很容易在细节上跑偏……

问题跑偏一点也就罢了……

可丫跑偏的这个度就很奇怪。

就是那种说对也不对,说不对也对的程度。

虽然也确实能完成手上的事情,有时候还能用远少于计划时间的时间将一切都做完……而且完成度也能比计划中更高。

这就让朱厚照无从下手了。

用更短的时间,做出了完成度更高的事情。

张仑错了吗?并没有!

而且他能做到这种水平,就说明错的是计划。

然而当朱厚照把张仑总结的方式套进计划之中,再让别人去执行的时候,又会出现各种细节上的差错,而且这种差错还很多!

一次两次还能解释为朱厚照找的人水准太差。

可问题在于,除了张仑自己,别人去拿着他的方式去做一件事,就会出现做就是错的情况。

最后,朱厚照只能自己给自己糊上了一个解释。

那就是张仑对于执行的理解。

而问题到这儿就又来了。

按理说,他对于计划执行有了自己的理解,不可能不懂其中的内核吧?

可当朱厚照去带着张仑试手的时候,每次他都是自信而出,每次也都是挫败而归。

最后朱厚照一问他对于内核的理解……

丫基本等同于文盲……

对此朱厚照大感震撼,虽然他也不懂这世界上为啥会有这样奇葩的人……

要知道平常人都是遵循的一个走向,包括王守仁也是。

自行中求知,知后觉悟,悟后明心,明心之后再见本质。

没有天赋的那些人,基本上就只停留在了第一层次。

能够到第二层次的,已经算得上精英了,也就是能够有资格坐上指挥者层次的人。

而那些能达到第三层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称呼:求道者。

他们求的就是自身的道,也有更为偏执的人,为了求己道而把天下作为棋盘去落子。

至于最后一个层次,这种人一眼就能看清一个人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乃至于国家的每一步政策其中所蕴含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用后世一句更容易理解的话来说,那就是真正了解了客观规律运行本质的人。

只是这一类人真的很少,或许数千年都不能出现一个。

像上一个出现的,就是那个号称千年智慧的结晶的武侯,诸葛孔明。

王守仁现在走到哪一步了,朱厚照也确实不清楚。

毕竟他也从来不认为他已经攀上了顶峰。

而没有攀上顶峰,他也就不配去评论别人。

只是这个划分出来的体系,好像一点都不适用于张仑。

他给朱厚照的感觉差不多就是:这些事情我不懂,但是我知道应该怎么用我自己的方式去做,怎么用我自己的方式做得更加完美。

一切就好像是老天爷赏饭……

而且还是别人吃不了的那种饭……

对此,不仅朱厚照没什么可说的,就连王守仁也选择了默默接受。

两人出奇地一致没有强制要求张仑按照计划的方式去做事情。

对于他这种老天爷赏饭吃的家伙来说,需要的是别人来配合他,而不是他来配合别人!

就像西汉那位少年将军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