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应天府的变化(2/4)
照需要的那种外击于国的战力。
毕竟真要说上了草原,那群天生在草原上生活的蛮夷远比大明的士卒更加适应。
若是这两项没有提起来,那到时候那群家伙绝对能把大明军队吊死在草原上。
毕竟不是主场作战,那短板就是短板。
而且还是几乎无法弥补的短板,既然无法弥补,那就只能从其它方面补回来。
而朱厚照选的,就是用足够强大的基础去弥补短板。
于敌人而言这个办法最无解。
就像玩横推的大军团统帅一样,一步步将敌人逼死到角落里,你再迂回,实力上还是打不过人家,回头就被揍。
最后你就只能选择往角落里龟缩,直到等别人彻底将你围住,然后弄死。
当然,这种统兵的办法确实可以算到阳谋之内。
因为性质相同。
这也是阳谋无解的原因。
你再挣扎,阳谋该如何运转还是如何运转,只要实力上达不到碾压的程度,那阳谋就破不了。
当然,要是敌方实力上能达到碾压的程度,那用阳谋的人就要换一个方向了。
总结下来就是:实力各方面能强于地方,用阳谋最轻松。
但实力要是远弱于地方,要么静静发展,要么用阴谋去击败敌手或者削弱敌手。
只是能循着如此清晰目的性去做的,本来就没有几个人,更别说其中还有不少人是抱着保守态度而非进攻态度的。
略微沉思了一阵后,朱厚照就出了门。
应天府中依旧如同往日,只是街面上多了一些巡逻的士卒。
而这早上的时间,百姓大多都还在工坊里干活,所以街面上自然就显得冷清些。
继续前行,很快他就在王守仁办的书院前停了下来。
随即便侧耳倾听了起来。
要知道一开始王守仁想办的也就是一个不大的书院,在他的设想中,能容纳二三十人就已经很不错了。
再多的话他还真不一定能应付得下来。
可朱厚照在做规划的时候就直接给划出来了三亩地左右的面积。
书院内部的建设也是分成了两块区域。
其中最大的就是属于蒙学的那片地方,占地差不多有三分之二了。
剩余的三分之一,朱厚照给划定的,才是王守仁想要的‘传道之所’。
当时看到这书院的时候,王守仁脸黑了可不止一天两天。
书院是他要的没错。
那么书院里的事情他要完全负责,这也没错。
可问题是为啥要弄这么大一个书院出来?
这是做甚?难为人么?
不过既然书院都弄出来了,他也不好再说什么,于是就只能接过这趟麻烦活了。
从那之后的近两个月里,王守仁天天瞪着一对红眼珠子在忙活。
毕竟他身上还挂着另外一些更重要的事情。
总不能说做一件事情,把另外一件事情给丢掉吧?
至于说朱厚照在干嘛……正好那段时间朱厚照也忙,麾下团队都还没有彻底适应这一切的变化,所以很多事情,他们做了,朱厚照还得再过一遍,以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这是真没什么办法的事情。
毕竟初创阶段,要是出现了什么问题还真有可能影响到日后的发展。
至于后来朱厚照稍微轻松一些了之后,自然就从王守仁手里暂时接过了书院的事情。
期间他也是照搬很多东西进入书院规章之中。
毕竟已经制定了不少规章制度,甚至还有法律的存在,仅仅去定制一套书院专属的规制对朱厚照而言确实不算什么大的问题。
仅仅不到三天,他就将书院混乱的问题给解决掉了。
然后又制定出了一系列教育方案,将蒙学的非系统化也干掉了。
虽然朱厚照并不是什么教育专家,但蒙学最重要的不就是德育和识字么?
只要满足了这两项,其它的就无所谓了,就算有天才又如何?
书院不教,不代表你不能自主去学啊!
这里又不禁止旁听。
只要你够天才,直接去听王守仁的讲道都行,就怕你听不懂那位王圣人讲的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然而事实就是……
别说听王守仁讲道了,正常学那些字都已经讲九成孩童难倒在课堂中了。
一群基础都搞不定的怎么可能去突击更上一层的东西?
像算学、九章之类的东西朱厚照甚至都完全没想给他们加上。
然后实学之类的东西,比如化学、工业,这些朱厚照自己都还不怎么懂……
当然,即便他懂,他也不会将这些东西放进书院里去。
对比于学会怎么做人,怎么去塑造一个正确的世界观,这些东西还是作为兴趣职业更好。
也就是说研究所模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