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锦衣千户(1/2)

“再后来,唐大人客死异乡,尸骨无存,远在京城的唐家也忽遭灭门惨案,偌大的唐府沦为一片焦土,是不是?”唐晟目光如炬,再度问道。

“我我……”刘敬之道,“少侠,我也不知道之后的事情啊!京城中的大事,我一个小小县官,哪能知道这么多?”

这个少年显然就是为当年唐怀英蒙冤疑案而来,那他到底是什么人呢?唐家亲戚?唐家朋友?亦或就是唐家遗孤?刘敬之不敢多想,此人武功高强,不管他是谁,自己在他手中完全就没有还手之力!

唐晟道:“刘大人,我希望你能原原本本地将二十年前的事情说出来!”

唐晟直盯着刘敬之,他眼中宛如有利剑射出,一瞪之下,刘敬之浑身一个哆嗦,只觉得额头上忽然冒出一层冷汗。

刘敬之吞吞吐吐,半天吱唔不言,他犹记得当年那人的严令,此事万不可透露半句,否则他必将大祸临头。但如今时隔二十年,想来众人都渐渐忘却此事了,可他却没料到唐晟今晚会上门询问。

他一时不知是说还是不说,两边之人都不是他能得罪的,以至今日,刘敬之竟有一丝后悔了,早知道当初就不做那一件事,至少不会陷入今天这般两难之地!但当年那事又岂是他能说不做就能不做的,他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棋子,没了他这颗棋子,那些人同样可放其他棋子。

在唐晟冷冷的目光下,刘敬之终于长叹一声,他最终是答应将其讲出。毕竟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或许那些人早已将他忘了吧?而眼下情形,不说是决计不可能的。

唐晟冷冷道:“说吧!”

刘敬之道:“我记得当初唐怀英大人刚到此地之时,大概是十九年前,其实还不足二十年。当时倭寇作乱,时常扰我大明百姓,于是朝廷便派下唐大人前来抗倭。”

“当时本地官员也组织了很多大规模的抗倭行动,但因各方面原因,所取成效微乎极微,倭寇仍是屡屡来犯。直到这唐大人的到来,台州当地的抗倭行动才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这位唐大人确实是天纵之才,一来台州,首先便是整顿军纪,本是一支疲软的弱军,硬是给他训练成了一支铁军。少侠,你别不信,现在这支铁军还在俞大猷俞将军帐下抗倭!”

唐晟轻轻“哦”了一声,道:“你继续说!”【…… @!最快更新】

刘敬之道:“下官当时还只是太平县的知县,唐大人来时,负责接应唐大人的便是本官,这个少侠是知道的!那个,下官一直有一个小毛病,便是喜欢拍拍上司的马屁,这回来了一个三品大员,说什么也得拍上两句。但是这位唐大人却是水火不济,送礼也半点不收,当真是一位刚正不阿的清官老爷!”

说道此处,刘敬之也表现出一脸崇敬的神态,即便是他这种贪官小人,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打心底敬佩唐怀英。

唐晟冷笑道:“你以为人人都是你这位贪官狗官吗?”

刘敬之讪讪一笑,却不敢接唐晟的话,唐晟又道:“你继续说完!”

“是!”刘敬之续道,“唐大人来后,就抗倭一事提出多番新主张和新建议,最主要的是他用兵如神,多次击败来犯倭寇,以至后来倭寇都是闻‘唐’丧胆!当年台州知府乃是罗侨罗大人,罗大人性情温润,虽有抗倭之志,却无抗倭之才,幸得唐大人到来,两人相辅相成,终是稍微平定了一下当时的倭寇之患!”

唐晟哼道:“凭你也配妄加评论罗侨大人?”

刘敬之忙道:“是是,下官不敢!”

唐晟眼睛微眯,说道:“说了这么久,你可还没说到正题上!”

刘敬之道:“是,下面便是了!当年唐大人南来,随行之军队不多,抗倭所用士兵尽是地方招募。但其随行之中却有一位大人物,乃是当时锦衣卫副千户,陆炳陆大人!”

“陆炳?”唐晟微微皱眉!

刘敬之道:“正是,不过陆大人如今已是锦衣卫都指挥使了,位高权重,深得圣上恩宠!”

唐晟冷哼道:“不过是一时好运,天上掉下一个馅饼罢了!”

刘敬之点点头,不敢作答。事实上陆炳成为锦衣卫都指挥使,确实是交了好运。嘉靖十八年,陆炳随驾南巡至卫辉,夜里行宫失火,陆炳冒烈焰背负嘉靖脱险,因而得嘉靖恩宠,升为都指挥同知,掌锦衣卫事。

唐晟对陆炳没什么好感,此人乃严嵩一党,手段城府颇深,是一个狠角色!

唐晟心道:“娘可没跟我说陆炳也随爹爹行至台州,看来娘亲也不太知晓此中内情,哼!我唐晟偏要查个水落石出。”

唐晟道:“陆炳来了又怎么样?”

刘敬之道:“唐大人来了五个月,五个月中,与倭寇大大小小战役不下三五十场,最终平定了此处倭寇之患。当然,这也只是暂时性的平定,唉,倭寇一日贼心不死,倭患一日不得安息!”

唐晟道:“原来你也懂得这个道理,但你可知道,你每每压榨老百姓,搜刮民脂民膏,此等行径,与倭寇何异?”

“是是,少侠教训得是,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