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东江收藏协会赢了(1/2)
沈愈的话再次让众人陷入了沉思。>
房间内一时安静了下来。>
三足铜炉袅袅升起的烟雾依旧散发着淡淡清香,可此刻众人的心思却全然不在这宁静的氛围中。>
李不凡微微颔首,目光中满是对沈愈的欣赏。>
他在收藏界摸爬滚打多年,收藏过无数的珍贵字画,也遭遇过诸多赝品陷阱。沈愈刚才的这一番分析,逻辑清晰,论据充分,让他对这个年轻人的见解又多了几分认可。>
“哎,东江出人才啊,怎么我滨海协会就没有这种年轻人呢?”>
而魏胖子却依旧眉头紧锁,摆明了不甘心就这样被说服。>
在他心里,滨海收藏协会的声誉至关重要,怎能轻易在这场鉴宝之争中败下阵来?>
所以依旧努力思索反驳的理由。>
“谁挑错,谁就得找出错误,不能胡搅蛮缠,大家都是收藏界有头有脸的人,时间不能浪费在这里,十分钟内还找不到问题点,干脆认输得了!”东江收藏协会这边,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
这一句话,让滨海收藏协会众大佬的脸色愈发的难看三分。>
就目前沈愈所说的内容,很难找到错处。>
甚至根本就找不到!>
比如沈愈提到的最后一点,谁制造赝品不找名气大的画家?>
单单这一观点谁来也无法反驳。一百个造假的人,就有一百个会选择名气大的画家进行临摹。>
这事并不复杂,名家字画好出手啊!>
而牧溪禅师从画坛来讲,偏偏在宋元两代没什么名气,甚至可说是平平无奇。>
用价值连城的宋纸去临摹一个没名气画家的作品,完全不符合常理!>
在这紧张的氛围中,滨海收藏协会的另外一位副会长站了出来。他清了清嗓子,打破众人的沉默,“小沈的分析确实有其独到之处,贵祖父是收藏鉴赏界最顶级的大佬,你的眼力也很是不凡。但我们也不能仅凭这些就确定这幅画是真迹。>
“牧溪禅师的作品流传稀少,我们对他的了解也相对有限。这幅画的出现太过突然,让人不得不怀疑其真实性啊!”>
沈愈闻言皱了皱眉,前面捧自己一顿,后边还是质疑画是赝品,如此一来,还得让自己费一番口舌!>
这位副会长说完,滨海收藏协会的众人眼睛再次冒出光亮。>
的确,牧溪禅师的作品在收藏界犹如凤毛麟角,其真迹的判断确实需要更加谨慎。>
魏胖子马上再次开口,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即便如你所说,从纸张、画风和历史背景来看这幅画不太可能是后人伪造的赝品。但你如何能确定这幅画就一定是牧溪禅师的真迹呢?也许是某个不知名的宋代画家,风格与牧溪禅师相似,又恰好使用了楮皮纸画了这么一幅画呢?”>
此言一出,滨海收藏协会的其他成员纷纷点头,觉得魏胖子的质疑不无道理。>
毕竟,在历史长河中,风格相似的画家并不罕见。>
沈愈依旧镇定自若,他微微一笑,充满了自信。“魏副会长的质疑很有道理。但我们可以从这幅画的细节之处进一步分析。>
“大家请看,这幅画中的寺庙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南宋时期特征。>
“寺庙的飞檐、斗拱、正脊、垂兽、花瓦、青砖、坐兽等细节,都与南宋时期的建筑风格相吻合。”>
沈愈的手指轻轻划过画面,继续道:“众所周知,牧溪禅师就是生活在南宋时期,如果是后人模仿,很难做到如此精准地还原南宋时期的建筑风格!”>
接着,沈愈又指着画中的人物服饰道:“再看这里,画中牧童的服饰也是南宋时期的风格。>
“牧童上身穿的是麻布材质的圆领窄袖短衣,下身是麻布长裤,脚上穿的是一双草鞋,头上戴的是幅巾,这一套是典型的南宋平民服饰,从帽子、衣服到鞋子,每一个细节都与我们所了解的南宋时期的服饰特点相符。综合来说就是成本低,结实耐磨,适合在田间劳作放牧时穿着;这进一步证明了这幅画的创作年代与牧溪禅师所处的时代相吻合!”>
这时,直播间里的观众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沈专家说得很有道理啊!这幅画看起来越来越像是真迹了。”>
“呵呵,什么叫像?明明就是真迹好么!”>
“不能完全确定吧?万一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情况呢?”>
“不管是不是真迹,这场鉴宝比拼实在是太精彩了!让咱们碰到合该庆贺一番,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知识啊!”>
哒、哒、哒!>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情况发生了。>
一位神秘的客人走进了房间,他着一件古朴的民国长衫,留的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