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太学之变(2/3)
拉一个时辰后,近三千太学生便尽数列队完毕。>
很快,锣鼓开道,百余名军卒差役簇拥着一员紫袍官员进了操场,来到检阅台上。>
随后,署理校务的博士孟光做了开场白,无非是说现在乃非常之时,太学生们不要过多参与朝中大事,早日停止罢课为要。>
然后介绍了唯一的紫袍官员,正是治粟内史,如今兼任太学祭酒的刘璋刘季玉。>
最后他躬身请新任祭酒刘璋给学生训话。>
刘璋轻咳一声,洋洋洒洒的说了起来。>
估计心中仍有愧疚还是其他情绪,刘璋并没有说朝中发生的那件大事,反而很是卑微的请求太学生们莫要冲动行事,多观察,多看看,等日后自有分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着重的要求学生们不要浪费青春,多钻研儒家圣典,将来学成之后报效朝廷等等。>
看着底下听得恹恹欲睡的太学生们,刘璋黯然叹息,随口问道:“诸生可有对本官所言之事提出建议、要求,本官在此洗耳恭听。”>
一般情况下,刘璋这句话说完,便是表示结束训话,大家各自散去的意思,很少有人会当着几千人的面越级对话一校祭酒。>
刘璋也是随口一问,便准备转身下台了。>
“禀祭酒,学生上舍杨仪有话说!”一个面容黝黑的年轻学生高声叫道。>
差役们一阵紧张,纷纷面容不善的盯着这个站在学生最前面的年轻人。>
司业郑众喝道:“杨仪,莫要乱生枝节,有话与你们录事说!”>
杨仪面露嘲弄之色:“司业这是甚话,祭酒适才有言,诸生可当面提建议、要求。难道学生不是诸生之一?还是祭酒之言只是敷衍学生?”>
郑众脸色顿时阴沉下来:“放肆!”>
“郑司业且慢,”刘璋伸手一摆,“这位杨仪同学上来说话。”>
“祭酒不知,这杨仪颇有些刺头,恐对祭酒不利。”郑众连忙轻声解释。>
刘璋新来的不知道,他主管教务,当然清楚这杨仪可是学生们的带头人物之一,在太学活跃的很,还是丞相贾成的狂热崇拜者。>
虽说来到操场之前都经过了搜身,不可能怀藏凶器。但杨仪口才很是出众,若是当着数千人的面对祭酒和朝廷出言不逊,伤了祭酒的脸面也不是啥好事。>
只不过不知怎么的,刘璋并没有接受郑众劝说,肃然的脸上挤出一丝微笑道:“听听无妨,让他上来便是。”>
郑众无奈,只好瞪了杨仪一眼,示意他不要出言过份。>
杨仪嘿嘿一笑,从容上台,走到离刘璋五步距离拱手行礼。>
“学生听说刘祭酒精于农桑,学生也颇有研究,近日学生发现有一物可......”>
杨仪似乎一口气没有接上,声音含糊起来。>
刘璋和旁边众人一开始还以为杨仪要说天子对付丞相贾成之事,还有些警惕。>
但听到杨仪并非言及政务,反而说的是他最感兴趣的农桑学问,刘璋便放下了防备。>
只是杨仪最后几句说的含糊,刘璋不由自主的上前几步,问道:“杨同学说的清楚些。”>
杨仪深吸一口气,突然伸手从发髻上拔出一根磨的尖尖的银簪,上前一步,左手揪住刘璋衣领,右手抡圆了奋力一刺。>
银簪划过一道闪光,“噗嗤”破开刘璋气管,深深扎进脖子里。>
刘璋伸手捂住喉咙,“赫赫”用力呼吸,却吸不进一口空气,“噗通”倒在地上不停挣扎。面色立时变得青紫,眼见回天乏术了。>
杨仪伸手拔出银簪,准备再刺下去。>
周边太学官员和侍卫已经从震惊中反应过来,一个侍卫来不及拔刀,情急之下低头撞向杨仪。>
杨仪猝不及防,被侍卫头上铁盔撞在脸部,仰天倒地。>
他张口吐出几颗带血门牙,哈哈大笑,状若疯狂的叫道:“今日杨仪手刃奸贼刘璋!”>
在他大笑声中,无数侍卫蜂拥而上,刀枪棍棒铺天盖地落在他身上,顿时将他斩成肉泥。>
历史上蜀汉四大名相之一的杨仪便一命呜呼,用一种极其刚烈的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他必将名垂青史,远比真实历史上毁誉参半的名声要好的多。>
见到这一幕,台下三千太学生顿时激起了血性,蒋琬振臂高呼:“刘璋助纣为虐死不足惜!台上这些奸贼杀害杨威公,我们要为他报仇!”>
学生们潮水般涌上检阅台,顿时百余名侍卫差役和十几个太学博士、司业等官员淹没在人潮中,很快便没了声息。>
愤怒的人群转而攻击周围维持持续的少府差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