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视剧能卖出个五六个台,都算是不算差的成绩了。 (1)(4/12)
外拍综艺和纪录片的导演们,也请了一天的假期,悄悄地跑了回来,非但如此,个个穿着正装,就连领带都戴上的模样,虽然他们努力装作随意,可露出的是掩饰不住的紧张。
《海澄访谈》的主持人叫做施海澄,她今年四十又五,不过心态很年轻,还兼做节目的副制作人。
她走进来和林濛寒暄没两句,就开始和制作人一起指挥着摆放机位,顺便看着事先准备好的稿子。
《海澄访谈》是出了名的绝不会在节目上“演”,他们只会在节目开始前,和嘉宾对好能问的问题方向和绝对不能问的禁忌问题,之后便自由发挥,全看嘉宾发挥。
“林总,等下访谈流程和询问问题的方向,我是和你们的宣传部负责人对,是吧?”施海澄看向林濛,眼神里全是亲近之意。
今天来之前,她做了很多功课,也了解的造梦娱乐的发家和迅速发展的历程,对于林濛这个人充满了好奇之意。
施海澄很想和林濛结交,毕竟圈子里成功的女性也不算太多,能有眼缘的更少。
林濛回头看,小王正在准备其他工作,公司的艺人现在又多了几位,再加上公司现在的作品生产能力,每天的宣传任务也挺重。
“我和你对吧。”
施海澄有些惊讶,对稿子的事情并不难,老板做不做甩手掌柜看各家安排,不过如果林濛真的挺了解公司的情况,那确实算得上是非常负责任的老板。
她们俩一起坐到一边,开始确认了稿子的情况。
一个锋利一个柔和,坐在那氛围正好。
谈论起今天要问的问题,施海澄已经进入了专业状态,此前的交流毕竟是在电话或者线上,终究隔了些什么,现在能当面问更为清晰。
林濛应付起这些问题来挺从容,她对公司的员工性子都挺了解,也给施海澄提了几个建议,毕竟要是问题专找比较不会说话的人问,那也太可惜了,而且还影响节目效果,只能人工调整问题询问对象。
“林总,我真没想到。”施海澄忽然道。
林濛抬眼看她,眼神疑惑。
“百闻不如一见,我一直以为老板的事必躬亲,和真正的事必躬亲是两回事,林总你对公司的作品、员工都太了解了。”施海澄挺感叹,她之前采访过的娱乐公司里,就有算是业内龙头冯氏娱乐。
冯氏娱乐的规模很大,旗下艺人、每年出品的作品都数目惊人。
当时到冯氏采访时,她就发现,实际上身为老板的冯砚,甚至都记不全公司二分之一的艺人,更别说作品了,当然,这是很正常的,毕竟冯氏旗下的艺人和工作人员多到惊人。
而林濛的造梦娱乐是另一个风格,目前为止,还算是围绕着一个老板为基本点扩展开的公司,氛围更融洽,公司上下也挺和谐。
而到底孰优孰劣,应该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冯氏,但如果不谈经营利润的话,她好像更喜欢后者,再说目前为止,造梦娱乐在出品作品上,确实从未有瑕疵。
“林总,你真的不能让我们多问几个问题吗?”施海澄有些不甘心。
“不了,我这做老板的,只是个出钱的,哪有什么可说?难道要念账本吗?真正制作出好作品的,其实才是值得被采访的对象。”林濛笑道,“所以,多多问他们就好。”
施海澄心想,自己又发现了一处不同。
一个不把自己放在功劳位上的老板,她心里明白,出钱其实也是门学问,无论有多好的作品,没有投资,还不是一场空?要不圈里现在怎么会那么把投资商们当一回事。
“海澄姐,准备好了。”旁边的工作人员在招呼,他们其他的素材已经采集的差不多了,就等访谈结束投入后期制作了。
台里的时间也已经空出,毕竟距离上一次的《海澄访谈》播出,已经过了足足有半个月,台里换的其他节目在同时期内收视很差,就靠《海澄访谈》救命了。
……
只有在节目播出前后才会营业的《海澄访谈》官方微博准时冒泡。
@《海澄访谈》官方微博:周五老时间老地点准时播出,施海澄带你探访良心公司造梦娱乐,为你破解口碑神话之谜,不见不散,海澄姐说这期做得特别好哦!
这条微博,搅乱了原本那天一片祥和的微博热搜,#海澄访谈造梦娱乐#这个话题一骑绝尘地冲到了前头。
下头的评论起初还是施海澄的粉丝们在控诉着“你还知道回来啊!”
闻风而来的网友们迅速加入评论区,转发抒发自己的震惊之情,在不知不觉之间,造梦娱乐居然弯道超车,成为了继冯氏娱乐后能上《海澄访谈》的公司!
这几年来,打着造梦娱乐出品印记的作品,在大家的面前反复地刷着存在感,再加上它破具有传奇色彩,在网上有诸多外号的老板,就算没有《海澄访谈》这个壳,都足够吸引人,更别说现在还加上了《海澄访谈》。
他们各自调好闹钟,做好准备,一定要第一时间看上。
谁不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