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善往福来(1/2)

就在李宏纠结于要不要换房的时候,他看到了两则颇有启发意义的故事。一则是古代的,一则是现代的。

古代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一位颇得东家信任的管家,这天到某农庄去收账,共收到两千多块银元。返回时,他路过一家茶馆,就进去坐了坐,喝了一杯茶,然后继续赶路。就在快到家时,他下意识地摸了下钱袋。糟了,钱袋不见了!

他顿时吓得浑身冒汗,腿脚发软,立即折转原路寻找。但无论如何仔细,也找不回失落的钱袋。

东家自然饶不了他,派人跟他继续寻找,找不回就要送官法办。

再说,在管家离开茶馆的几乎同时,茶馆进来了一位看上去身心疲惫的中年男人。他刚坐下,臀部就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他立即挪开身体,发现凳上有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子。用手一摸,是硬梆梆的片状物。解开一看,他惊呆了:是一堆白花花的银元。这对于因经商失败而身无分文的他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有了这笔钱,他就可以东山再起了!在惊喜之余,他又想:失落钱袋的人现在会怎样呢?应该会很着急吧?如果找不着,结果会如何?这么大的数目会不会出人命?这样一想,他又不能心安理得了。因而,他又转而为丢钱的人着急:不行,我得在这里等待丢失钱袋的人前来认领。否则,我这辈子都不会安心的!

一个时辰后,店里匆匆进来了三个人。为首的,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好像很紧张的样子,四处张望。

中年人主动站起来询问:“您是掉了什么东西吗?”

“嗯、嗯,一个这么大的布袋子。”那人比划着。

中年人提起身边的袋子:“是这个吗?”

“哦,对对,就、就是它!”小老头激动的都有点口吃了。

中年人将袋子递过去:“我在这都等了一个多时辰了。”

小老头接过沉甸甸的袋子就要下跪。

中年人慌忙将他扶起:“使不得,使不得!”

小老头解开袋上的系绳,想拿出些银钱来答谢中年人。

中年人婉拒:“不用、不用,您还是快回去,家人一定等得很着急了。”

“那就请恩公移步上楼喝两盅,以表在下的谢忱!”管家拱手邀请。

“哦,我已在此耽搁了不少时间,也不知道我要搭乘的船走了没有?”中年人拱手回礼道,“咱们后会有期!”

管家知道恩人要赶船也不好强留,便诚恳地说道:“既如此,在下也不好挽留。如有不便,就请到离这两里地的宋家庄来找我。我姓陶,是庄上的管家。有机会咱们好好叙叙!”

“好、好,就此别过。”中年人说着匆匆拿上自己的行李出门了,因为他要赶的是当天开往家乡的最后一班船。

管家千恩万谢地一直送他到茶馆门外。

傍晚时分,那中年人果然找到宋家庄来了。

管家正与庄主叙述寻找银钱的经过,忽有庄客来报:“庄外有一外乡人要找陶管家。”

陶管家立刻警觉道:“可能是恩公没赶上船,过来叙叙。我去看看。”

庄主点头:“去吧,若果真是他,可别怠慢了!”

管家应承,并即刻赶往庄门迎接。

管家一见中年人便满脸堆笑地施礼道:“恩公果然没赶上船只,也是天赐良机,让我二人好作一夕谈!”

不料,中年人却对管家一揖到地,道:“谢恩公救命之恩!”

管家顿时蒙了:“这,这是?”

中年人见管家不知所措的样子,便将他之前的经历说了出来:

“我与恩公别后,匆匆赶往码头。可惜已经晚了,那艘船早已不见了踪影。我正在懊丧之际,忽然传来消息,那艘船驶出港口约半个时辰后,遇风浪触礁沉没。船上乘客无一生还。我一听,魂都出窍了,要不是在茶馆等您,我还能逃过这一劫吗?”

中年人说罢,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

管家听了也张大了嘴巴。有顷,喃喃道:“天下竟有这等离奇的事?真是匪夷所思啊!”

管家言罢突然醒悟似地招呼中年人道:“恩公快里面请!在下正同庄主说道您的大仁大义,庄主十分感佩,此刻不定正等待您的光临呢!”

两人一起来到客厅。庄主果然早已等在了那里,并让家人备好了茶水和丰盛的果品。

庄主见到与管家一同进来的中年人,便降阶相迎:“欢迎贵客光临!”

宾主施礼问安,就座。

管家将中年人与之别后的遭遇向庄主叙述了一遍。

庄主听后,将茶盅往桌上一顿:“奇闻、奇闻,真是天下奇闻!想不到老朽今生还会遇到这样离奇的事情。若不是当事人近在咫尺,谁会相信这样的巧合?!”

当下,庄主又问了一些中年人过往的经历,觉得这人踏实可靠,也有经济头脑,只是时运不济才有了之前的挫折,只要略加指点和历练,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商业人才。于是,庄主决定将自己的部分产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