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忽悠接着忽悠(4/6)

欣然点头道:“贤弟所言极是!明日我便下令诸侯各部轮番强攻汜水关。”

张毅所说的这番话,大意同前世历史上张飞所说的类似,可是结果却截然不同,张飞当时说这番话时,得到的是冷眼呵斥,而张毅说这番话时得到的却是一片附和,真是同样的事由不同的人来做,结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汜水关。

华雄被阵斩,全军士气大跌,李肃惊骇之下连忙派人赶往洛阳请求援兵。

当董卓收到李肃的求援信后大惊失色,连忙召集谋士武将商议出兵救援一事。

最后在李儒的建议下,董卓决定起兵二十万分两路赶往汜水关和虎牢关。

一路五万人马由郭汜、李傕率领驰援汜水关,临行前,李儒特别交代,只须严把关塞,不得出关厮杀。

另一路十五万人马由董卓亲自率领,王未随行,部将有张济、樊稠、臧霸等将。

这一路往虎牢关而来,目的是以虎牢关为根基出击,以期将诸侯联军拦腰斩断,然后与汜水关李傕郭汜军同时出击,最终达到将诸侯联军击溃的目的。

与此同时,王未还建议将袁隗一家老小全部诛绝,让快马带着这些大大小小的人头先去关前号令,董卓采纳了王未的建议,在大军出发前,派军将袁隗留在洛阳的一家老小全部捕杀,然后命一队快马携带人头先去汜水关号令三军,董卓这么做除了泄愤以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给麾下将士们看,他要让麾下将士明白,如果敢背叛他董卓,就算本人能逃脱,也要将其家人老小全部诛杀。

众将士中虽然有许多对董卓的滥杀无辜的行为很反感,但对董卓却不敢有丝毫违逆。

数天后,便有探子将情况传给了袁绍,得知袁隗一家老小被害,袁绍顿时大哭起来。其他诸侯也都摇头叹息。

袁绍命人剪裁白布,让麾下全军将士戴孝,同时又命人立白色大旗一面,上书报仇二字,随后,袁绍便命令麾下大军昼夜不停地强攻汜水关。

战况进行得很惨烈,但数天下来,汜水关仍未能被攻下,恰在此时,又有消息从洛阳传来,说董卓起兵二十万增援一事,袁绍连忙聚众商议,最后决定由张毅率七路诸侯,共计二十万大军前往虎牢关迎战,而袁绍则同其他诸侯继续急攻汜水关。

跟随张毅前往虎牢关的七路诸侯分别是:王匡、乔冒、鲍信、袁遗、孔融、张扬、陶谦、公孙瓒。

董卓大军赶到,诸侯联军分兵迎战,大战即将爆发。

张毅率领麾下十万大军及各路诸侯十万众,共计二十万大军来到虎牢关外下寨。

张毅并未急于命令军队攻城,而是先让军队养精蓄锐,同时将行军司马陈宫唤到帅帐之中商议败敌策略。

二十万大军的营寨绵延十几里,其中有一半是张毅的定平军的,晚上,士兵们围坐在火堆边闲聊着。

“听说汜水关那边打得很不顺利呢!”

一个士兵皱着眉头说道。

“哼!咱们定平军一离开他们就狗屎了!”

另一个士兵很是不屑地说道。

这时又一个士兵接口了:“如果是咱们定平军攻击汜水关,说不定现在已经攻进汜水关了!”

士兵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话语中充满了对自己身为定平军一员的自豪,同时也流露出对其他诸侯鄙视的心态,聊着聊着,大家的话题最后落在张毅身上,士兵们都说:打进洛阳后必须得由张毅任大元帅兼丞相,那样就天下太平了。

第二天,张毅率三万定平军,连同五万联军列阵在虎牢关下,董卓则命令臧霸领魏续、宋宪、侯成三将领军五万出战。

臧霸提刀前出骂阵挑战,张毅看了看左右众诸侯道:“谁敢出战?”

鲍信立刻抱拳道:“我愿出战斩杀此贼!”

张毅当即命鲍信出战。

鲍信出阵先同臧霸对骂一番,直骂得两人都面红耳赤后便策马狂呼开打了。

两人两骑缠战在一起,双方士兵均高声狂呼为己方助威。

这臧霸是董卓麾下有名的勇将,身材魁梧刀大势沉,鲍信与之对敌明显处于下风,只交战十几回合,鲍信便难以招架了,中胆怯的鲍信立刻丢下兵刃调转马头逃了回来,此时臧霸则杀得兴起,哪里肯就此放过鲍信,当即挥刀狂呼追着鲍信不放。

正在关上观战的王未见状立刻对董卓道:“岳父,臧霸获胜可命大军立即掩杀!”

董卓兴奋地点了点头,随即传令三军:全军掩杀。

张毅慌忙率领众军迎战,但已被臧霸震慑的将士们似乎发挥不出平常一半的战斗力。而董卓军这边却是士气如虹,双方大军只交战不到一刻钟,联军便全面溃败,全军开始后撤。张毅的三万定平军由于处在军阵的后方,所以不仅没受到什么损失,反而最先走掉的就是他们。

其他诸侯见状纷纷大骂不已,过他们脚下可没停着,都在以最快的速度四下奔逃。

臧霸、张济、樊稠三将率领五万大军追着帅旗不放,张毅在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