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老曹的用人之道(1/3)

话说郭汜诈和,引兵劫持献帝和皇后要去郿坞,眼见赶上了车驾,半路一道人马杀出,原来是骑都尉杨奉,杨奉被李傕击败之后,并未走远,而是驻扎在终南山下观察局势伺机再动,郭汜派部将崔勇上前挑战,杨奉阵中一元偏将徐晃杀出,挥舞大斧,一合便砍死崔勇,郭汜兵稍退,第二日又来,杨奉兵少,正渐不敌之刻,国舅董承率领兵马前来,杀退郭汜。

董承乃是董太后之侄,董皇后父亲,曾经是牛辅的偏将,但是并没有随牛辅举兵杀往长安,此时听闻天子遇难,便举兵杀了过来,并建议献帝不要去弘农,直接去东都洛阳。

董承杨奉兵多,郭汜自知不敌,便差人与李傕商量,若是献帝不在你我的掌控之中,天下各路诸侯势必讨伐我们,不如我们合并一处,杀了献帝共分天下,李傕大喜,遂应允,李傕郭汜又合兵一处,复身杀了回来,杨奉,董承众部死战以保献帝安危,同时,董承差人去河内,联络黄巾军将领李乐,胡才和韩暹,承诺既往不咎,并且护驾成功,一并封为大将军,三人大喜,马上尽拨军队前往助阵。

黄巾军都是些乌合之众,哪会打什么仗,胡才死于乱军之中,李乐一军也被李傕郭汜击溃,不料李乐被李傕郭汜收买,意欲劫驾,被徐晃砍杀,此时李傕郭汜追兵已到,河内太守张扬前来救驾,击退李傕郭汜,献帝和大臣一行只剩下十余人返回洛阳。

此时的洛阳,已经在一片废墟之中,残破的城墙都长出了野草,百姓也只有几百户而已,皇帝百官见到此景,不禁放声痛哭,李傕郭汜不几日便能引大军赶到,献帝急忙与大臣商议办法,杨彪建议献帝下诏,让镇守山东的曹操引兵前来护驾,献帝应允,当时的汉室危如累卵,其他诸侯都认为是个累赘,曹操也在犹豫到底要不要接这个烂摊子,毛玠力排众议,坚持让曹操接下汉室皇族,曹操同意,不过当时献帝在长安,距离自己的地盘实在是太远了,自己的手再长也够不到,这一次,正和了曹操的心意,于是以曹洪,夏侯惇为先锋,自己起五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洛阳而来。

这里聊聊毛玠这个人,在三国里,毛玠出场次数不多,在老曹的谋士圈子里,戏份跟荀彧,荀攸,贾诩,程昱这几位主演根本没法比,连郭嘉这样的二号主演都比不了,但是毛玠其实是一位非常有战略思想的谋略家,他为老曹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这一条谋略,堪比诸葛亮的隆中对,让老曹在前期争霸中,占尽了舆论优势,笼络了大批想为国家出力的英才,注意我的用词,是为国家出力,而不是为老曹出力,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荀彧和荀攸。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咱等到荀彧死的那一章,再细说。

毛玠除了给老曹一条“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另外还提出了一条具有深远战略眼光的建议,那就是“修耕植,蓄军资”,说白了就是“屯田制”,打仗这件事,除了士兵的军事素养,其实就是金钱和兵粮的消耗战,老曹之所以能够屡屡以弱胜强,以小博大,靠的就是强大的军粮物资储备,在那个战火纷飞,满目疮痍,人都吃不饱饭的年代,你有粮食,我就跟着你干,所以有粮就有兵,而毛玠的“修耕植”,就是“有兵,就有粮”。

很多人都不解,这个毛玠这么有才,为啥不上战场给老操出谋划策,而总是带着程昱这个二把刀,印象里,程昱除了陪老曹逃跑,就是逃跑,台词永远有一句话——“保护主公!”首先谋士这个差事,不好干,第一,谋士团成员不能多,人多口杂,你一言我一语搞得自己也没了主意,袁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第二,谋士团的成员不能太聪明,谋士太聪明,反倒是衬托着老曹自己跟个傻似得,像是荀彧,他就是因为太聪明了,所以他也基本不上战场,但是老曹一有解不开的难事儿,不是率先询问他的随队谋士团,而是写信给大后方的荀彧,寻求他的意见。

虽然毛玠基本不出来打仗,但是老曹每次打仗回来,都会给毛玠带点当地的土特产和小礼物,搞得你侬我侬跟那个什么似得。

毛玠既然提出了屯田,那就去屯田吧,种了一段时间的地,老曹发现毛玠这个人,不仅地种的好,而且还有一个最大的闪光点,那就是刚正不阿,不曲于权贵,而且还勤俭持家,不贪污受贿,这个特点,正好去干纪检和人事,于是毛玠成为了老曹集团行政部的总经理和首席。

但是毛玠选人跟老曹用人完全两个级别,毛玠对自己要求特别高,对别人要求也很高学士,名望都必须在线才行,但是老曹这个人放荡不羁,谁没点小毛病,只要有才,我就能给你因才用人,比如老曹阵中有一个人叫丁斐,是老曹的同乡,也是最早跟老曹的一批人,这个丁斐啥都不会,但就是忠心,曾经在老曹兵败的时候,放出牛马诱敌救了老曹一命(后面会说道),老曹当时的情况特别危险,以为自己就要死这了,结果险中求生之后,老曹开心地当下就哭了,拉着丁斐的手就要给丁斐跪下。

不过丁斐有个毛病,就是爱占小便宜,老曹发家了之后,丁斐经常干一些用自己的瘦马换公家的肥马的勾当,结果被毛玠看见了,毛玠眼里可不揉沙子,当下就参了丁斐一本,丁斐被下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