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三国第一文明人儿(2/2)

已经被孙策胳膊夹死,孙策夹死一将,喝死一将,小霸王的名号不胫而走。

刘繇大败,与笮融投刘表而去,孙策复攻秣陵,城上暗放冷箭,正中孙策左腿,孙策借机出一招诈死之计诱守城大将张英陈横夜袭大寨,不料正中孙策埋伏,张英被陈武一枪刺死,蒋钦射死陈横,孙策大胜,收服秣陵,太史慈在泾县召集两千村民意欲给刘繇报仇,但是被孙策用计生擒,太史慈遂归降孙策。

在征伐刘繇的途中,孙策部队军纪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给百姓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江南之民,无不仰颂,由此招募了不少降卒,军士大盛,孙策令周泰和其弟弟孙权守宣城,自己则携胜利之师,进攻吴郡。

吴郡地盘上的老大,叫严白虎,无朝廷名号,山贼出身,聚了一帮乌合之众占据了宣城,严白虎自知打不过孙策,便派自己的弟弟严舆去孙策军中乞降,孙策把他弟弟的头剁下来送给了严白虎,严白虎弃城投奔会稽太守王朗。

原文写道,“会稽太守王朗,欲引兵救白虎,”瞧瞧,白虎,还不是严白虎,叫的这个亲热,至于为啥一个堂堂的太守,要去救一个土匪头子,而且还叫的特别亲热,老罗也没说,我也不敢问,其实真正的历史是,孙策打下丹阳郡之后,直接无视严白虎,绕过他的地盘,攻打王朗,把王朗打跑了才调过腚来收拾严白虎,说白了,就是压根没把白虎兄放在眼里。

王朗打是想打,但是奈何打不过,折了先锋之后,只能是坚守不出,会稽城墙坚厚,孙策一时之间也攻不下来,下面我说个事,你们要相信你们自己的眼睛,这个王朗,就是日后被诸葛亮骂死那个王朗,原文“王朗拍马舞刀,与慈(太史慈)战不数合,朗将周昕杀出助阵。”还有呢“王朗寡不敌众,与严白虎,周昕杀出血路,走入城中。”

看见没,人家王朗年轻的时候也是堂堂一员武将,驰马纵刀,征战沙场,只不过后来王朗心灰意冷去搞经济学了(王朗是三国最出名的经济学家),所以日后王朗能心平气和的跟诸葛亮在阵前对话,完全是出于读书人的礼貌,要是照着王朗年轻时候的暴脾气,直接拍马舞刀冲过去,一刀砍死诸葛亮,还跟你逼逼那些有的没的。

所以说,王朗是三国第一文明人儿,一点没错。

却说王朗连日坚守不出,孙策连攻部下,此时孙策的叔叔孙静给孙策献上一计,说王朗的粮草都屯于查渎,不如佯作攻打查渎,引诱王朗出兵,聚而歼之,孙策采用其谋,果然王朗上当,孙策一刀砍死王朗部将周昕,王朗弃城逃往海隅(海边很偏远的地方)严白虎杀出一条血路,逃走,但是第二天,被有意归降的董袭擒杀,不料此时宣城爆发山贼,镇守宣城的周泰身中十二枪,舍命救出了孙权,孙策则是礼待会稽名士虞翻,让他引荐了神医华佗,才治好了周泰的枪伤。

至此,江东三郡丹阳郡,会稽郡,吴郡尽归孙策,而且在收服三郡的时候,由于孙策部队纪律严明,深得人心,部队越打越多,由刚开始的三千人,不出一年,发展到了几万了,手下文臣武将百十余名,成为了南方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话说袁术这边,老觉得刘备是根刺儿,虽然不致命,但是不挑出来就是不舒服,于是派大将纪灵率数万兵马攻打小沛,刘备在小沛只有五千兵马,肯定是抵挡不住的,另一边,袁术则是暗通吕布,送了吕布二十万斛(hu四声,一斛为十斗)粮食,让其按兵不动,吕布收下粮食,但是又不想亡了刘备,唇亡齿寒的道理,吕布还是稍微懂点,于是吕布便约纪灵刘备一同到军中大帐,一百五十步外的辕门处插着自己的方天画戟,并说,如果我能射到戟上小枝,就是天意,你们就得和解,如果射不到,你们下去各自厮杀。

纪灵征战多年,人家也不是傻瓜,一看,辕门距离吕布处有一百五十步,那么这个距离在现在看是多远呢?老罗也没说,咱就自己算算,这个有两种说法,第一,在古代,5尺为一步,而古代的5尺,相当于现在的4尺,150步,就是古代的750尺,现在的600尺,一尺为33.33厘米,算下来差不多200米左右,而在汉代,能射150米的弓,就算是硬弓了,而且准度也不能保证,第二种算法,古代出一足立地称之为“跬”,出两足立地称之为“步”,如果找这么算,古代一步差不多1.3米左右,150步也差不多200米左右,但是无论怎么算,在纪灵看来,吕布是绝对没有可能射到小枝的,刘备自己也不相信吕布能射到,原文是“玄德心中暗曰道,只愿他射得中便好”,翻译过来就是上苍保佑,上苍保佑,一定要让他射到,阿门。。

但是吕布就是如此神勇,偏偏射着了了,纪灵惊得眼珠子都从眼眶里蹦出来掉在地上来不及捡,最看不起吕布的张飞此时也不骂了,老老实实的做个乖宝宝,纪灵回去,被袁术好一通臭骂,也罢了。

话说吕布这边刚刚解了小沛之危,刘备的这个不省心的三弟,又跳出来搞事情了。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