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袁绍和曹操真正的区别(1/2)
话说孙策自从收复了丹阳郡,吴郡,会稽郡之后,又攻下了庐阳(安徽合肥)和豫章(江西南昌),实力大大增强,不料吴郡太守许贡暗通曹操,秘密上表说道,
如今孙策在江东的势力越来越强,丞相不能不防,不如赏他个大官,把孙策扣在许都,派个自己人来占领江东。
不想密信被江东子弟截获,送给了孙策,孙策自然大怒,斩杀了许贡一家,但是许贡有三名门客,誓死要为许贡报仇,他们趁着孙策打猎,形单影只之时下手,围攻孙策,幸亏程普赶来,杀了三人,不过孙策面上中了毒箭,活不长了。
孙策临死之时,把权位让给了自己的弟弟,年仅十五岁的孙权,并说,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言讫,归天,时年二十六岁。
孙策死的时候,周瑜远在巴丘(湖南岳阳市),得知孙策重伤,慌忙跑回京口(江苏镇江)半路之时,孙策已然归天,周瑜伏棺大哭,至于某些电视剧里演的怕孙权怕周瑜回来夺权,书上没说。
周瑜给孙权引荐一位高人,姓鲁,名肃,字子布,鲁肃绝对是三国史上最被低估的谋士,大智者,战略家,常藏睿于钝中说的就是鲁肃,说白了就是大智若愚,他跟孙权彻夜长叹,于三国,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里,第一次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概念,而这三人分别是曹操,刘表和孙权,而且有三条大纲后来都应验了。
第一,汉室衰微,已不可扶,在那个年代,说这样的话无异于大逆不道,即便是权高如曹操,也只是想想而已,而鲁肃,一针见血指出来,大汉气数已尽,需要一个新的朝代改朝换代。
第二,北方的获胜者最终会是曹操,彼时在北方,袁绍强而曹操弱,很多人都投奔了袁绍,但是鲁肃却认为最后的胜利者,会是曹操。
第三,先三分,后一统,他认为虽然现在天下群雄并起,但是最后的胜利者会是曹操,刘表和孙权,而且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后,还会称霸好一段时间,趁着曹操此时北方战局不稳,无暇南顾,我们应该尽快拿下荆州,先干掉黄祖,再干掉刘表,拿下荆州,有了荆州,才有称霸天下的可能。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相当有战略眼光的谋略,当时刘备只不过是个小人物,用文丑的话说,叫屡败之将,不足以成气候,刘备公元184年出道,彼时24岁(三国演义里开篇说刘备时年29岁,实属有误),而当时孙策身死是公元200年,刘备戎马征战了整整十六年,一无所成,马上不惑之年连块像样的底盘都没有,不被鲁肃看中也是正常,不过变化总比计划快,原以为袁绍和曹操的决战最少能打个一两年,东吴趁机会拿下刘表,没想到袁绍败得这么快,跟个窗户纸似得,一捅就破,更没想到刘备能异军突起,占了荆州,于是后来鲁肃马上改变了战略方针,那就是西和刘备,北拒曹操,这都是后话了。
鲁肃又给孙权推荐了一位贤士,姓诸葛,名瑾,正是诸葛亮的哥哥,会稽太守张纮给孙权推荐了一位贤才顾雍,江东孙策虽死,但是将领越发壮大。
却说袁绍两次起兵攻打曹操,第一次因为内讧,战也不是,打也不是,徒耗粮草,最后无疾而终,第二次因为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导致自己大败,草草收兵,两次攻打曹操,均没占到什么便宜,让天下人耻笑,而这一次,袁绍得知孙策已亡,刘备逃跑,袁绍便想尽快攻下曹操击溃刘备孙策一统天下,于是下定决心,携兵马七十万,进攻许昌。
这一次,老袁是玩真的,誓死要跟你老曹死磕到底!
在袁绍出兵之前,田丰死谏不让袁绍打曹操,袁绍指着门口说,你给我滚,于是田丰下狱,袁绍大军驻扎阳武(河南原阳),沮授又说曹操的兵虽少于我们,但都是精锐,我们应该坚守不出,跟曹操打粮草战,袁绍指着门口说,你给我再滚,于是沮授下狱。
两军于阳武城外摆开阵势,袁绍身后,张郃,高览,淳于琼,韩猛等大将立于身后,而曹操也不甘示弱,许褚,张辽,徐晃,李典也都是各位威仪,袁绍和曹操阵前对骂好一阵,互相骂对方为反贼,光骂不行啊,也骂不死人,还是要手底下见真章,张辽出战与袁绍大将张郃大战五十回合不分高下,许褚,高览也拨马而出,四将轮番厮杀,夏侯惇曹洪各引三千兵马左右冲阵,审配早就准备好了,左右弓弩手万箭齐发,夏侯惇曹仁的兵马还未到阵前全部被射翻,袁绍大旗一呼,各将引七十万大军冲入曹军阵中厮杀,曹操大败,逃入官渡。
官渡是一座非常紧要的隘口,往南不过百里,便是许都,所以官渡城墙非常坚实,又高又厚,强攻恐怕是不行,审配献上毒计,那就是在官渡外面,以土方筑造高垒,高垒之上再架云梯,然后令弓箭手上去以高攻低,万箭齐发射死老曹,城池可破,袁绍同意。
曹操这边一看,卧槽,你这他妈是空军啊,于是令骑兵出城冲杀建高垒的袁军,不料审配早有准备,土方之外,伏万千弓箭手,曹操骑兵一出,便是万箭齐发,出一个死一个,出两个死一双,不数日,土方建成,弓箭手登云梯,向城内开火,射的曹兵不得不趴在地上用盾牌遮盖身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