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篇:评审准备(3/6)
一眼陆兮非,然后没有说话。赵如兰倒没有看见天舒的异样,见天舒不说话,以为她也没有了主意,便让他们俩回去商讨对策,她自己也再好好思考。
从赵如兰办公室出来以后,天舒却突然跟着陆兮非进入他的办公室,很神秘地对陆兮非说,其实她想到办法,可是又不敢说。
陆兮非问,“什么办法?”
天舒说,之前她一个同学的领导被双规。同学告诉她,领导被双规的原因是因为通过空壳公司虚开**套现。其实公司是他自己注册的,伪造单位与这家公司有业务往来,然后利用公司开的**套现上千万元。
“上千万?”陆兮非吓了一跳,心想这领导胆子也忒大了。
“是啊。但是如果没有被发现,这些钱就都进入他的腰包。所以他才敢冒这个风险。”天舒说道。
“这倒也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风险和收益并存。难道你是想让赵所长注册一个公司,虚开**,伪造业务往来套现吗?”陆兮非听出天舒的意思,问道。
“本来我想和她提出这个建议,但是临时我又改变了主意。所以没有提。”
“什么主意?”陆兮非好奇地问道。
“赵如兰手中有上亿元的科研项目,如果注册一个空壳公司帮她套现,既能帮她解决科研花钱的问题,还能自己大赚一笔。”
天舒说出了科研人员的一个普遍现实。科研人员如果没有按照预算计划把钱花掉,结题也不能通过。可是,很多的科研人员,做科研预算的时候,都是拍着脑袋想的,在真正做科研项目的时候,其实根本不需要花那么多的钱。尤其是软科学,花钱问题就更突出。有些重大的软科学项目,动辄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而这些项目可能只需查文献、做调研、找专家咨询就能完成结题,这过程只会产生差旅费、住宿费、论文发表费、专家咨询费等费用,这些费用能花上100万元都算封顶了,实际上根本不需要花这么多钱。为了花更多的钱,他们便在预算中虚设各种预算项目,而设立购买硬件和软件、外部协作费用就能圆满地解决花钱问题。这些项目花费金额巨大,买硬件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操作空间大,而购买这些软硬件,有时对他们科研项目的实际贡献并不大,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花钱。
结题后科研项目的钱没有花完,也不能进入自己的口袋,将作为沉没资金留在课题基金内,保留2年,如果最后还没花完将全部收走。有些科研人员看着账户的钱没花完又不能进入自己的腰包很是心痛。于是一些科研人员开始动歪脑筋,绞尽脑汁通过各种办法花钱,甚至以违法的渠道。而天舒同学的领导就属于这类人,只是他比较倒霉,最后被纪委盯上。
“我在想,与其让赵如兰注册公司套现便宜她,还不如咱们自己注册,给自己谋福利。她那么吝啬,只会让我们干活而从来不给我们福利,吃力又不讨好,还经常被她骂”,天舒说道。
天舒说的倒是实话,赵如兰对钱一向看得很重,就像一只铁公鸡,一毛不拔。在她的思想里,让你干活就是培养你,没有她的培养,年轻教员哪有那么多的成果,以后拿什么评副教授?所以让他们干活就是对他们最大的福利。
“那你准备怎么操作呢?”陆兮非问道。
“我们可以注册一个科技公司,然后对赵如兰说是朋友开的公司,可以帮忙虚开**,但是需要收取一定税点。一张**收取30%的税点。这样扣除交给国家普通税6%的税点,咱们还能赚24%的税点。打个比方,假如给赵如兰开100万元的**,赵如兰能拿到手70万元,咱们还能拿到24万元。我们既帮她花钱,她自己还能拿到一大笔钱,何乐而不为呢?她肯定会同意的。”天舒自信地说道。
天舒说完,陆兮非非常震惊。他没有想到,天舒会出这样的主意,但是细细一想,这诱惑确实很大。他现在工资才5000多元,一年工资才6万元。而他的经济条件本就非常艰难。尽管郑伟的钱已经还完了,可是朋友那边还欠着30万元,说不定什么时候朋友又来催债,那可真得跳楼了。而如果按照天舒的操作,即使两人对半分,他随随便便就能拿到12万元。这还只是100万元的项目。事实上,赵如兰手中上亿的科研项目,这可以套现多少钱?陆兮非吓得一身冷汗。
“这风险很高吧?很容易出事吧?”陆兮非不无担心地说道。
“放心,应该不会出事。第一我是学财务的,肯定按照财务的规范和要求报销,他们查账,也只会发现账务相符、业务往来一致。第二,以赵如兰的学术地位,作为一个三级教授,学校也不会轻易来查她。查办了她,对学校的荣誉和品牌损失太大。再说,各行各业潜规则那么多,纪委不去查营房、设备等实权部门,盯着科研人员那点小钱来查也不太现实。所以我觉得风险很低,可以操作。同学的领导之所以被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还是行政领导,估计得罪人被人盯上,所以才会被检举揭发。”
天舒说的一番话,倒是有几分可信度,不无道理。陆兮非还是挺担心,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