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保持联系(3/8)
刘谨实次次当选,可见他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是他的最大“缺点”就是为人原则性强,尽管科研和教学能力突出,但因为耿直的性格,在每次重大的科研项目和成果评比过程中,总比别人差几票,遗憾败北。
陆兮非曾问过李玉山为什么刘谨实一直评不上副教授,李玉山告诉他,“刘谨实没有科研获奖成果,发表的论文数量虽然多,但是的论文几乎没有,这些在副教授的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权重又特别高。另外,他又不愿意打点专家,从来不给评审专家送礼。你也知道,评审的时候,候选人不都得去专家那里走动走动,打点关系。可他又不肯做这些,那投票的时候,他的票数能高吗?”
陆兮非还是有些疑问,问李玉山,“刘谨实的教学能力那么突出,也不能当选副教授吗?”
李玉山笑了笑,对他说,“你是不是太天真了?高校的评价机制又不看教学,主要看科研。科研成果不行,教学再好也没用。这是高校的潜规则,要想玩下去,就得遵守这一套规则。”
陆兮非听后很为刘谨实打抱不平,“高校的主要职责不就是教学吗?教书育人才是高校的主要工作。上课这么好的老师都不能当选副教授,还需要什么样的副教授呢?这是什么破评价机制!”
李玉山笑了笑说“这就是游戏规则,不遵守规则,就只能被淘汰。”
有好事者给刘谨实开导,为什么不去评审专家那里走动走动,又或者花些钱发表论文,只要评上副教授不就行了吗?何必与自己较劲。
刘谨实却拒绝了他们的好言相劝,说道:“做人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为什么要走旁门左道呢?这不是严重地破坏公平机制吗?我自己把工作做好,他们不承认我的成绩我无可奈何,但至少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还有,为什么一定要发表论文?我们国家的科研资源,为什么要给老外服务?中国没有好的期刊吗?为什么一定要发表才能体现我的学术成果?”
好事者见刘谨实如此榆木疙瘩,无动于衷,拿他也没有办法。就这样刘谨实的副教授一直没有评上,后来他自己也放弃参评,成为全校年资最大的讲师,一度被全校老师嘲笑,但他并不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经过这些年来与刘谨实相处,陆兮非愈发佩服刘谨实,他真的是一位好老师好学者,为人真诚,做事实事求是,在高校里绝对是一股清流。
赵如兰对刘谨实如此重视的原因就是她太清楚刘谨实的科研实力。他做的科研项目非常扎实,质量也非常高。如果以科研质量较真,她并不一定能取胜。所以,这也是赵如兰让他们认真对待的原因,她心里也不一定完全有把握,不敢掉以轻心。
从赵如兰办公室出来后,陆兮非心里有些失落。他也觉得很奇怪,每次从赵如兰办公室出来都会有这种感觉。在赵如兰面前,他时常感觉到这种紧张压迫感。他既希望受到她关注,不至于在单位被边缘化,但是又害怕被她过于关注,她那种泰山压顶的气势,让他很不安,浑身不自在。一想到接下来的日子要饱受折磨,他心里就很惆怅。
既来之则安之,他安慰自己。
这时他想起陈雨薇,便立即查看微信。这次终于等来她的回复。
“没事,你别有心理负担。昨晚你没有回复我,就已经猜到你可能不方便。所以没有关系,我能理解的。”
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女人,能有这样的情人,真是修来的福气,陆兮非感觉自己太幸运了。
“还是要说声抱歉。下次我一定尽量小心。你起床了吗?”
“嗯,一定要小心,被发现就麻烦大了。我已经起床了,正在吃早餐,一会儿准备继续去游玩。你现在在干嘛?”陈雨薇说道。
“刚刚和领导汇报完工作,现在准备将特产分享给大家。”
“嗯,那你去吧。以后一定要注意安全,为了我们俩的安全。”
“嗯,我一定会的!那我先去忙了。”
“去吧,一会儿再聊”
“88”
和陈雨薇结束聊天后,他到所里各个办公室串门,准备将特产送给大家。
“陆兮非,你回来了。”贾亦真见到陆兮非,一脸的笑容。
“是啊,回来了。给你带了特产”。陆兮非将特产递给他。
“兄弟出差还想到我,谢谢了。”贾亦真笑着说道。
“今天领导和我说了一个项目,你也参加了?”陆兮非问。
“是的,烦死了。我自己都还没有申请课题,却要帮她申请。她手头上那么多的课题,而我手头上却没几个课题,本来还准备自己再申请一个项目,现在肯定没时间了。”
贾亦真说出了高校里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青年学者课题少、经费少,学术大牛课题多、经费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青年学者研究基础薄弱,积累不够,再加上人脉等原因,一些大的课题项目很难拿到。而学术界的大牛们却非常容易拿到,课题拿到手软。就比如赵如兰,她在学术界已经小有名气,又是许多课题基金的评审专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