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都是熟人(1/2)
&; =&;&;&;&;/&;&; =&;250&;&;&;/&;&;&;“,这不关我的事啊,都是我们村的萤搞的事,若不是她让我们来买粮食,我也不会出来买啊?”
吴兴旺此言一出,不光这名官差脸上颜一,随着吴兴旺一起来买粮食的柳村村民,脸上也是一寒。
大家万万没有想到,吴兴旺是这么没有担当的人,才出事就把锅甩给了萤。
平时看着这小子一脸嚣张跋扈,没想到却是这么没有担当的人。
看来,这小子里典型的窝里坏啊!
柳村的村民心里,都对吴兴旺存了鄙夷之心。
吴兴旺看到村民脸上的神,也觉得十分尴尬,但是保命要紧啊。
现在柳村的人说起官府,都会觉得背上一阵寒凉。不说上一回萤被押入狱险些丢掉命的大事,就说近期,大郎又被当做黄知县余党抓入大狱。
后来听说是萤动用了自已的力量去周旋,大郎才没有被于重刑,而是被判入狱六个月,罚银一百两。
现在大郎还在狱中日日哀嚎,还没有脱呢。听说那大牢中的日子,简直不是人过的,进去不死也去掉半条命……
想起这些,吴兴旺就觉得,把萤甩出来背锅,才是正确的事。一时间,也顾不上别人的鄙夷了。
“萤?你是哪个村的?”
没想到,这名官差听到萤的名字,眼眸一闪,追问道。
“我是柳村的。”
吴兴旺在官差的煞气面前,一点也不敢托大,低着头,嗫嚅道。
“哦?柳村?我听说柳村这个地方,地无三尺平,粮食生产很困难,前不久才遭了时疫,死了好多村民,是吧?”
官差的语气突然放得和缓了许多。
“对,对,没错,官差大老爷,你果然体恤民,还知道我们柳村的事。”
边上的村民年纪比吴兴旺大多了,更显老成,此时听出官差的语气里,有可以转圜的余地,顿时赶紧拍马屁。
反正好话又不用钱,不说白不说。
“嗯,你们村的况,我有所了解,确实比较困难,多买些粮食也是应该的,不过不要乱说什么荒年不荒年的,晓得不?不然有乱百姓之嫌!”
这名官差,竟然几句好话之下真的要放过他们,不再追究了?大家听了,心里一松,都感激地道:
“多谢官差老爷,我们村的确粮食产量偏少,虽然是粮季,但是因为上次时疫的事,伤筋动骨,因此就想多买些粮食放着。”
“唔,你们走吧,以后行事出言谨慎小心就是。”
没想到,那名官差挥挥手,竟然真的放过他们。
大家松了口气,赶紧连连道谢,赶着牛车就走,连头也不敢回,生怕那官差会反悔似的。
“哎,你们说,那官差怎么会这么容易放过咱们?我还以为要被抓去坐牢了!”
远远地看不到官差了,村民中的一个才拍了拍口道,一副劫后余生的模样。
“我觉得,那官差是不是认识姑娘啊?我发现,自从兴旺说出姑娘的名字后,那官差的气势就温和了。”
一名村民回忆着,若有所地道。
“唔,我也觉得是这样。看来,若不是姑娘,咱们这一趟就折到牢里了。”
“是啊,还是要听姑娘的话,一次不要买太多,我说买五百斤就好,兴旺非得买一千多斤。”
一名村民不地道。
“哟,我多买点,还不是为了村里着想吗?为你们大家着想吗?买五百斤和买一千斤,不多省了趟吗?哪有这功夫整天浪费在上?”
吴兴旺还嘴硬,但是心里自然也明白,他的确犯了错误,不过,他当然不肯承认就是了。
村民们看着他倔嘴的样子,只能默默无语,也不想再和他争执,谁让人家的爷爷是村里的族老呢?
村民们吓得不敢回头,所以他们没有发现,就在他们赶着粮车走后,赵大友从边上冒出来,亲热地拍了拍那官差的肩膀道:
“求奔,多谢你放了我们一马。”
“大友啊,吓我一跳。哎,我说你们村的村民也是太鲁莽了,怎么叫这嘴上没毛的小子出来办事,还好是到我,若是到别的同僚,人家非要追究就不好办了。”
被赵大友拍肩膀的官差,正是刘求奔。
他原本是吴殊村的村民,吴殊村正是三清镇第一个发生时疫的村子,在赵大友带着端翌和傅太医找到刘求奔后,证实了柳村的时疫是吴殊村传染过去的,刘求奔便被端翌介绍到府衙做了一名伙伕。
说起来,刘求奔也是一个头脑机灵、活络之人,虽然只是做一名伙伕,但是他识得眼,充分利用伙伕掌管着县太爷伙食这一有利的优势,竟然把县太爷服伺得舒舒服服的,一下子就把他从伙伕视为心腹,提拔他做了捕快。
其间,刘求奔特意用了端翌的关系,去找仙来大厨学了若干道美食手艺等艰辛自不用说,人要有所得,必有所付出,新来的县太爷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