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10:苏良之骂·士子篇(1/3)
皇祐元年,腊月初三。
一份百家学院夫子的冬赐名册,使得整座汴京城都沸腾起来。
一等师,冬绢六匹,棉十五两,米十斗,羊一只,另给衣钱三贯。
二等师,冬绢四匹,棉十两,米章反对,宣讲我们的主张,百家学院此等乱制之举,误国误民,我等应让朝廷听到我们的心声,并处置他们,这不是僭越吗?”
“对,在汴京城,只要我们团结发声,朝廷一定会重视,官家也一定会将此等僭越之赏取消的。”
……
当下,恰逢年节,百姓正闲。
不到两日,百家学院冬赐之事,便传得沸沸扬扬,全民皆知。
有人称百家学院在鼓吹不正常的金钱至上论,有违孔孟之道。
有人称百家学院此举意在打压天下读书人,使得奇技淫巧凌驾于诗书儒学之上。
更有人称百家学院以冬赐之名行僭越之事,坏天下之规,实为哗众取宠,私窃民意而使得天下士子蒙羞。
……
因苏良曾发表过“最是书生百无一用”的读书无用论,引得一些反对变法的士大夫官员渐渐将攻击目标转移到了苏良身上。
他们弹劾苏良,媚民讨巧,欲以百家学院坏民间学风,打压士子而使得个人成名,僭越礼制,动摇天下年轻人读书入仕之志。
赵祯收到这些弹劾奏疏后,只回了一句话,便让这些士大夫官员们不再发言。
此话为:此举有违大宋法令否?
百家学院院长实为赵祯,不过还未曾公开。
赵祯也知此事。
且是赞同此高额年终奖励的。
他有意以此事刺激一下汴京城的读书人,让他们感到压力,进而更加发奋苦读,思索革新变法之策。
哪曾想竟引来了一片妒意。
目前,变法正忙。
百家学院之事早就在朝堂上定了调,赵祯自然不惯着这些官员们。
百家学院属于曹国舅曹佾私产。
辞去官身的曹佾又没有领朝廷一文钱,他给予的年底奖赏与朝廷无关,一点也不违大宋法令。
有了赵祯这句话。
汴京城的士大夫以及一些聪明的学子们都不再言。
此事的热度渐渐降了下去。
然而,还有一些书生士子依旧不依不饶。
或是为了成名,或是为了读书人心中那种自以为是的高傲感,仍旧批判百家学院在行僭越礼制之举。
在这些人眼里。
只有他们才能担任大宋的中流砥柱,只有他们才配得起足够高的福利待遇。
对此,苏良根本就懒得搭理他们。
……
又一日,黄昏。
放衙后。
苏良坐着马车正回家,路经相国寺之时,突然看到前面围了一群人,多是书生士子。
一名护卫从前方跑过来道:“头儿,国舅爷被士子们围了,双方正在辩论百家学院冬赐之事!”
听到此话。
苏良皱起眉头,从马车上走下,朝着前方走去。
此刻。
大相国寺前围满了人,里三层外三层。
曹国舅曹佾和他的数名护卫被围在中间,外围则是一群身穿长衫的士子。
苏良隔着老远,都能听到里面的争吵声。
开封府的差役们也在一旁。
汴京城治安良好,同时言论宽松自由。
曹佾和书生们都是聪明人,在不失去理智的情况下,绝不可能动手。
不然他们这个年恐怕就要在开封府的府牢中渡过了。
与此同时。
他们若是在街头辩论,差役们也不会进行干涉。
“国舅爷,今日你必须回答我们,百家学院到底是不是以冬赐败坏民间学风,僭越礼制,你的目的是不是,为了百家学院的发展,不惜动摇天下年轻人的读书之志?”
“胡说八道,百家学院乃是我的私产,我想怎么奖赏便怎么奖赏,与你们有何干系?”
“与我们有何关系?国舅爷,你说这话未免太自私了!”
“你与苏御史不是声称百家学院乃是为国而立吗?而今倒便变成你的私产了,你是在破坏礼制,若人人都因百家学院都去学一些奇技淫巧,那谁还去读圣贤之书?谁还能教化天下?你这番举动是要天下人都便是市侩之人,其心可诛!”
“我们要求你立即撤回冬赐,并公开承认错误,向全天下的读书人认错!”
“向全天下读书人认错!”
“向全天下读书人认错!”
“向全天下读书人认错!”
……
书生士子们举着拳头,齐齐高呼起来,他们总以为声高便有道理,声高便能操控民意。
“你们这些迂腐士子,我与你们没有什么好说的?”
说罢,曹佾便准备离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