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统一号角(2/3)

:“襄樊最为易取,一旦攻下,江南大门洞开,或是南下,或是西突东进,都可随心所欲!”

“只是巴蜀仰其上,桓温又镇守荆州,恐怕非易取也!”周涛有些担心地道。

“这好办,我国势大。可以一偏军进抵大散关,威逼汉中,巴蜀之兵必不敢东进。再以谢安水师主力沿淮河南下,直取采石矶,建康必然震动,江南之兵必集往建康勤王。如此,荆州便无援兵。那时我军步骑主力猛攻襄攀,桓温非名将之才。不足惧也!”龙飞很有自信地道。

“陛下之谋与臣不谋不合!”王猛忽然笑了:“看来,南伐大计便可定下来了!”

“噢,景略也是这般想!?太好了,只是依景略之意,兵力和将领该如何调派呢?”龙飞知道王猛细心,便让他来定详细的战略。

“西线,司马勋镇守汉中。无谋之辈,不足惧。可以命周涛将军、张?将军领兵十万屯住大散关、陈仓一线,做出南侵之势,司马勋必不敢动。

东线,京口由晋将瘐冰镇守,采石矶守将是晋将刘毅,这二人都是泛泛之辈,由谢安石任主将领八万水师北伐。王基将军、谢玄副之,应可取胜!剩下两万西进荆襄,助中路军取荆州。

中线,陛下和臣可领二十万步骑南下,周进悠将军,杨虎坤将军、穆柏青将军。公孙弘将军相辅。桓温虽然自诩名将,但在臣眼中,取之易也!

邺城可由李农大将军镇守,政务交托中书令房默,应可保无虞!不知臣如此安排,陛下以为可乎?”王猛笑道。

“甚好,如此西、中、东三线,我军出兵四十万,而晋举国之兵不过三十万,可谓重拳击累卵。必胜无疑!”龙飞大笑道。

“陛下!”李农道:“臣年迈。又已伤残,只能为陛下镇守邺城分忧。不过。臣之二子李冲、李可,都已成*人,请陛下准其二人随军,以为国效力!”

“大将军有此胸怀,实是国之大幸,朕准了便是!”龙飞很是感动,点了点头。

周进悠闻言笑道:“既然大将军如此舍得,那臣之一子周力也请陛下收录!”

周涛也凑上一句道:“臣之子周柏也年过二十五,颇知兵略,臣也请让其随陛下征!”

“好!”龙飞大喜道:“朕和诸位将军们渐渐老了,日后必当是年轻人地天下,也该是让他们历练一下的时候了!”

王基挠了挠头,作出苦脸道:“陛下,臣只有二女,恐怕是帮不了陛下了!”

诸人大笑起来,杨虎坤哼哼道:“你们就气我吧,我女儿倒是成*人了,儿子才十五岁!”

诸人又笑,穆柏青也笑道:“臣和王将军运气差不多,全是女儿,你们哪位地公子立了功,回来我便将女儿许他!”

龙飞大乐:“那各位将军回去可要告诉少将军们努力了!”

诸人更大笑起来。

……

从此,王猛居中调度,霎那间,西起凉州,北起辽东,东至山东,中原各地兵马调动如梭,粮草、辎重络绎不绝,从四面八方汇往各自聚集地。

六月,各地兵法调动基本完成,做好了南征的准备。

七月,冉魏使者出使健康归来,晋室一口拒绝了龙飞劝降的诏命,开始全面备战。

龙飞随即下令,四十万冉魏大军兵分三路,倾力压向东晋而来。

一时间,长江沿线战云密布,华夏一统的决战即将展开。

荆州城,大将军府。

炎炎盛夏,天似流火,连知了都热得拼命大叫,只有树荫下才能有一丝清凉。

在大将军府后园的一处浓密树荫下,摆放着一张石桌,数张石凳,围坐数人:桓温,其弟桓冲,建威将军檀玄,参军郗,新豫州刺史袁真。

数人围坐不语,脸色都很沉重,显得心事重重。

忽地,刚步入中年地桓冲扬了扬浓重的眉毛,忍不住道:“哥,龙飞和王猛亲率二十万大军南征,你看如何是好?”

桓温沉默片刻,有些黯然道:“我荆州全部兵力不过八万,龙飞步骑合水军约有二十二万,且都是精悍善战之兵,兵力如此悬殊,胜之难矣。加之龙飞之明,王猛之雄,恐怕荆州终是难保!”

郗闻言不乐道:“大将军平日里何尝服过他人,如今怎能不战先怯,自言必输!”

“是啊!”檀玄也皱着眉头道:“当年曹操何等称雄,号称八十三万,却也不兵败赤壁,大将军又何必灰心!?”

桓温苦笑着摇了摇头:“我虽自信,比之慕容恪又如何?比起姚襄又如何?比之谢安又如何?”

诸人无不哑然:姚襄,谢安都非泛泛之辈,慕容恪尤其是世之豪杰,他们都先后败了,桓温又不比他们强上多少,自然结果可想而知。

“那大将军,您地意思是……”袁真小心翼翼地道。

“我出身贫寒,能有今日地位殊为不易!”桓温看了看左右,便不再言语了。

“大将军地意思是,主动归降以获平安!?”郗忽然问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