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跋:我读(3/3)

使知道自己原来是个混蛋自恋狂。”他清晰地解析自己,“《在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的时候,小男孩对女性只有幻想,没有感情……在《万物生长》的时候,只有感情,没有故事。少年人的将来太遥远,过去还不够久远,过去和将来的意义都还想不清晰。一切飘忽不定,插不进去,使不上力气,下不成雨……在《北京,北京》里,有感情有故事有权衡有野心,年轻人带着肚子里的书、脑子里的野心、胯下的**和心里的姑娘,想去寻找能让他们安身立命的位置和能让他们宁神定性的老婆。但是年轻人没了幻想,一不小心就俗了。”

冯唐用三本小说疏导了他淤积在整个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和幻想,消化了他积攒下来的二十一本日记和四百五十封书信——这些东西是一个写作者最初的财富,却是一个伟大写作者最终的羁绊。

冯唐写完了自己十四岁的启蒙、十八岁的叛逆、二十五岁的荒唐、三十岁的迷茫,终于把自己清空了。他在2007年4月的这篇后记末尾说,“我继续被时间这个东西困扰。《北京,北京》之后,会试着写历史,进入虚构之境。”

——好啊。欢迎来到虚构之境。欢迎光临小说的世界。这是冒险家和创世者的乐园!

七、《不二》

冯唐在四十岁的时候出版了《不二》。这是他首本用第三人称写作的书。

从“我”到“他”,对写作者是惊险一跳。多少昙花一现的畅销作家,写完了自己,不见了踪影。他们终究没有学会一种无中生有的造物技能。

冯唐,却,却,嗯,我想说,写出了名垂青史的杰作。

《不二》讲了弘忍挑选衣钵传人的故事,也是鱼玄机到长安寻访韩愈的故事,还是小和尚不二证悟的故事。借用本书的意象,这小说像鱼玄机的**,从脚踝到小腿,从大腿到幽谷,从小腹到胸部,从脊椎到屁股,都是圆润的。并且,这所有的圆润和谐统一成一个整体,晶莹剔透。所以阿德勒曾说,美就是完整、均衡、晶莹。

在这样完整闭合的结构里,冯唐的叙述天才恣意汪洋。他开篇写弘忍给新和尚烫十二个戒疤的两千字,是中国文字里最密集最高超的幽默,这段文字即便由赵忠祥在春晚上朗诵也能让人大笑一夜,从此过年不用依赖赵本山。而他在“七茶”章写道“等了很久的春雨在一个众人梦里的早上到来,从天到地,下坠露水留在枝叶上,雨水打湿泥土。偷情的人昨夜热热地**完,屄屄和**都安静了,男人从后面抱住了女人,肚皮和后背,彼此皮肤大面积地接触。锦衾也仔细一起用手脚掖了掖,睡着的时候,风和梦不容易进来。”瞬间相信,写黄书的冯唐原来是个诗人。

《不二》不能在大陆出版,是中国文学的大损失。一百年后,有好事者排列中文小说百强,应有《不二》一席,地位介于金庸和莫言之间。

八、《三**》

理论上讲,我看不起杂文、散文。这些东西嘛,会上三千常用汉字,谁都能写,没什么技术含量。

也就是说,杂文这东西,拼两点,一是见识,二是文笔。凭张海鹏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以及冯唐的文笔,要划拉两三千汉字,不就相当于拧开龙头接一杯自来水?

冯唐杂文一品,一百篇里偶有一篇失手,那是因为不用心,杯子口没对准水龙头。《三**》里写给学弟、小外甥的文章都诚恳,大有用,可流传,出了这本书,冯唐也算青年导师了。小朋友们学会降龙三十六掌,人生全面达到金线——当然,说起金线,牵扯到江湖上一段公案。我的意见是,文学肯定有金线。冯师傅的金线标准我同意。但他某次去丈量师傅的长短,因为天黑,没看清楚。我不怪他。

九、诺贝尔

我花了十月的一半夜晚重读了冯唐。然后又花了剩下的夜晚重读了莫言。

莫言是地上长出来的,好结实。

冯唐是天上掉下来的。我想他能飞得很远。

写于20012年10月22日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