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1/4)

夕夜不敢走出去,却也不敢躲在原地。万一哪个人一个转弯撞见傻站在这里的自己,该怎么解释?夕夜蹲下来装作正把家庭住址统计表塞进门缝里却怎么也塞不进的样子。手心蒙着薄薄的汗。几欲窒息。这样即使有人无意间闯过来,自己也不至于太难堪。

门缝并没有阻力,表格轻轻一推就能进去。万一有人一路走过来目睹整个过程,该如何解释呢?

夕夜把表格往办公室木制地板与水泥地面的缝隙中塞去,自然是塞不进。即使有人来了,即使他一直注视着自己的动作走过来,自己也可以没心没肺地挠挠头、满脸无奈地“发现”插错了缝隙。

做着重复的无用功,并且是明知不可能的事,女生心里突然涌起一阵酸楚的悲哀感。不远处的喧嚣声仍未平息。不是怀疑,不是困顿,不是踌躇,也不是迷茫,而是,悲哀。为自己长久以来沉溺在这种消极的自尊中感到深刻的悲哀。

一大团云朵飘过,暗灰的影子懒散地在纸上缓慢行走。因为故作不得要领地推送,表格间出现了几道明显的褶皱,再用力时,就还从这里折断。不停重复,无法恢复。

饭桌上,父母机械地喊夕夜多吃些菜。尽管进入这个家庭已经三载有余,依然免不了这些程式化的客套。围坐在夕夜身边的,既不是她的母亲也不是她的父亲,而是颜泽的父母。夕夜是颜家领养的孩子。

一如过去的每次晚餐,父母会随便地拍掉颜泽筷子上的大块肉,劝诫她多少吃点蔬菜以免营养不均衡,却从不会这样对待夕夜。自始至终的笑脸相迎使夕夜永远无法融入一个家庭该有的矛盾、隔阂、争执,以及它们本质内的种种温馨。

世界上有种感情,表现为相敬如宾,不是爱。

真正亲密的家人,并不会像这样冷漠地有礼,伸手却无法触及,俯身却无法靠近。

颜泽离开的那天晚上,父母从医院回来。母亲没有开灯,瘫坐在地上,号啕大哭,父亲在一旁安抚。月光经过玻璃窗的折射在地面画出菱形,冷清的色调恰好擦过父亲的眼睛。夕夜从门口往里望,随着父亲的动作,眼中的高光来回旋转,好像流泪。

夕夜靠着门框,进不去,彼此间仿佛有河流阻住一般,以隔岸相望的方式各自孤单放逐。自己顺着河岸走,沿途是荒凉又漫长的孤独,河床里水流湍急无处立足。

整个世界失去声音,母亲的号啕大哭只剩下动作和表情,狭小的房间压抑得犹如黑白默片,寂静茫茫无边。有那么一刻,夕夜非常想靠过去让她倚着自己的肩,对他们说“把我当做你们的女儿吧”,可是最终却开不了口。

女生无能为力地注视别人的生离死别,内心渐渐疼痛得麻木,明白那并不是自己的家人,他们彼此间只剩相互怜悯。

直到时间刨光了快乐与伤痛,笑与泪的界限开始含混不清,母亲的情绪日趋稳定,家里的饭桌上依然空摆着颜泽的碗筷。

夕夜记得第一次到颜泽家吃晚餐,两个情同姐妹的女孩兴奋地帮着钟点工阿姨端碗端菜。颜泽朝房间里喊了一声“爸爸妈妈开饭啦”。见里面毫无反应,料想电视声太大定是没有听见,夕夜又补充了同样的一句。

声音的缓流迎上刚巧走出门来的夫妇,两个人都有些尴尬,女孩子却毫无觉悟地继续忙碌。所有人围着饭桌坐下后,母亲看了父亲一眼,目光间像是有默契,对新来的女生开了口:“那个……夕夜……”

“嗯?”

“以后你不用叫我们‘爸爸妈妈’。叫‘叔叔阿姨’就可以了。”

女生的筷子僵在半空,沉默半晌,心脏急速被寒冷包裹无法喘息,许久之后,倔强地点了点头,收敛起自己所有的感情——

我们不是你的爸爸妈妈。

穿过菜肴上方的腾腾雾气,夕夜看见餐桌对面颜泽的笑容,属于无忧无虑少女的幸福。天真,澄明,单纯。却仿佛在向自己宣战:夕夜,你想取代我么?

夕夜不知道自己的小幸福在什么地方。亲生母亲是个孤傲的女子,极少与自己有相交的轨迹,无从倾诉,无从深谈,直到她最终病逝,依然疏离。亲生父亲从未出现过,因母亲的守口如瓶而终成虚无的幻影。

被送去孤儿院,又继而在各种家庭颠沛流离,每一处都是短暂的靠站而已。不哭,除非痛彻心扉。更不爱笑,只有清亮眼眸里的倔强逐渐衍化成同母亲如出一辙的孤傲。宿命感在体内形成了不可抗拒的痼疾。这样的痛,颜泽永远无法体会。

带着与生俱来的劣势,夕夜时刻在苛求自己,什么事都必须做到最好,唯有这样才能找到狭窄的出路。以为只要优秀,就能被人爱,就能避免受到伤害,走进了循环往复的误区。

周一上午第二节课间,做广播操时,全校在红色的塑胶跑道上排队,每班男女生各站一路。气温已陡然下降几个单位,夕夜紧了紧校服外套,心事很重。身边站的是季霄。

男生的声音敲打在耳畔:“夕夜,体育部部长的竞选报名表你忘了交吧?”

“欸?”夕夜故意装作意外,但恢复平静的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