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五十二章 弱女回马(3/6)

郭旭被他抢白,竟然无从还嘴。眼看陷入僵局,有没有打通道路的胜算,正在焦灼。朱龄石的斥候赶到,说朱将军带着人马,距此不到十里,身后没有追兵,朱将军要郭将军赶紧和姚将军交接完毕。

姚灭豹内心其实更加纠结焦虑。他终于堵住了晋军大队人马。估算下来,这一仗能够歼灭七八千人,勋劳足以和赫连昌的青泥之胜媲美。天下之大,有几个将军一生中能有机会拿到这样的大捷呢?又有几个将军能够在有利地形下,以悬殊伤亡拿到这样的大捷呢?可是赫连昌的手令就摆在那里,匈奴人最看重的就是说话算数,要是出尔反尔,就算赢了。也会被国中人耻笑。赫连昌是要争着做皇帝的人,如果自己的约定自己撕毁,适足以给政敌。也就是赫连璝以最佳的鄙视理由。没人会觉得这是姚灭豹自作主张,因为你姚灭豹是赫连家族的奴才,要是没有主子暗示你,你哪敢胡来?这样的推断会变成流言,而赫连昌一定对此极为恼火。要是主子有命令而你违抗了,你就是别有用心!那样一来。你纵然杀敌无数,也不是功臣。而是乱臣贼子。

又一想,如果自己撤兵。赫连璝会怎么想?赫连璝是蒙羞者,他的哥哥为了救他,和敌人做了约定,这只能让他的耻辱更加深重。如果自己歼灭了这一部晋军,等于给他报了仇。甚至他估计赫连璝自己也会带兵追上来,因为这个约定是赫连昌的,他不受约束。可如果赫连璝不追上来,那么自己替他报了仇,他会领情吗?未必!姚灭豹的胜利不但反衬出他的失败,而且让他显得像个输不起的的无赖。

思来想去,倒是两头不讨好。

是赫连勃勃会怎么想?

在皇帝还活着的时候,做臣子的一心讨好皇子,这是最大的愚蠢。不应该顾忌皇子的感受,应该不遗余力地把一个大胜利献给皇帝。可是一来皇帝总归是要换人的,得罪了今天的皇子,就是惹怒了未来的皇帝,这样鼠目寸光的事情,姚灭豹不能做。更何况,赫连勃勃这次出征的本意是拿下安,而不是全歼晋军,他不愿意彻底得罪铁腕刘裕,否则他完全可以动作快一点,把晋军堵在安城里聚而歼之。

正在这个时候,有个兵过来,在他耳朵背后悄悄说了几句。

姚灭豹一震,向后走几步,低声问道:

“人多吗?”

兵说黑乎乎的看不清,感觉到处都是。

姚灭豹认定关中晋军没有绕到他背后的可能,只能是洛阳方面的援兵到了。现在进军已经从背后爬上高处,瓜分了他的地利,随时会在他腰上插一刀,届时前方晋军再猛攻过来,主客形势瞬间倒转,他能不能逃出去都是问题。时不我待,必须趁着两股晋军协同攻击之前赶紧撤出。

郭旭正在想着退回去和朱龄石商量对策,突然听到姚灭豹笑起来:

“好吧,我和郭将军也算是不打不成交。既然有大皇子手令,那我撤兵就是!”

郭旭一愣,不明白姚灭豹为什么会突然大转弯,生恐他是诱敌:

“姚将军,你的人马不少,我怎么知道你不是撤一部分留一部分?”

姚灭豹说这个容易。你们那边扣押了赫连璝将军做人质,这招很好。我不愿意受屈辱做人质,但我可以一直和你在一起,等你们大部队过了,我再走,你看怎样?

郭旭突然觉得自己很小人而敌人很君子,正不知道怎么说,姚灭豹已经传下令去。

山谷中响起一阵牛角号。

好像这座冰冷寂静的石头山突然被号角灌入生命,沟壑间、山顶上、密林中、山洞里冒出人的行踪。匈奴兵纷纷从伏击地点撤下来,在一连串此起彼伏的号令声中集合在天井平地上,只在最要害的高地上留了一小支警戒部队,以防晋军突然反手一击。动作之快。号令之肃,令郭旭叹为观止。这支部队如果不撤出来,他们无论多少人,都不可能走出这个绝地。

匈奴大军跑步出谷口,和开过来的晋军擦肩而过。这是夏晋双方自开战一来最奇怪的一幕。双方已经结下血仇,但此时却不张弓、不拔刀,甚至都不恶言相向。汉人急着逃生,匈奴人急着离开这个寒冷荒僻的山地,两只猛兽都收起了爪牙。

朱龄石见到姚灭豹,立刻下马。由衷地向他致谢:

“朱龄石代三军将士,还有他们的家小,多谢姚将军放开生路!大恩大德,没齿不忘!”

朱龄石击灭蜀国一战成名的时候,今天的姚灭豹。也就是当时的姚骥,还只是秦军中一员籍籍无名的中级军官。两人虽然年龄相差不大,但论天下口碑,绝不在同一级台阶上。此刻看到大名鼎鼎的将星向自己致谢,既受宠若惊,又暗暗得意。

郭旭却没有更多的话,走过去把他狠狠地抱在怀里,拍了怕他的后背。这中间的意思。只有他们两个明白。

朱龄石亲自把姚灭豹和他的亲兵送到谷口,让郭旭带五百人去占据入口和出口的制高点。得到姚灭豹信号后,高处的匈奴人已经往下走。他们和郭旭擦肩而过,带着明显的不甘。郭旭爬到最高处,满身大汗,正要喝口水,听到黑暗中有人喊郭大哥,声音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