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龙王(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祭台摆在一座石桥上。    桥梁老旧,两侧的护栏都被年岁扒光了,松散的条石间长满了地锦、百步藤、凤尾蕨……像是老头脸皮褶皱里生出的胡须,浓密地向下披拂,垂进脚下蛇溪湍急的浊流里。    李长安来得正巧。    祭礼刚刚开始。    热闹的鼓吹暂停,凌乱的锣声响起。    一队人马抬着三牲踏上石桥,领头的是个衣衫华丽的富态男人,他气喘吁吁登上台阶,姿态虔诚地伏拜在地,浑身的肥肉就在彩锦衣裳下高高鼓起。    猛一看,跟旁边红绸子捆起的肥猪也没甚区别。    接着,是高亢的唢呐。    装扮古怪艳丽的神巫越众而出,应声登台上场。    他一边唱着含混的祷词,一边长蛇般舞动身躯。    待他咿咿呀呀走上祭台中央。    忽而摇动手铃,台下立马挑起几面白幡,幡面的朱砂文字尽是鬼画符,只能依稀认出几个“龙”或“蛇”的字样。    忽而又拍响腰鼓,顿有身手矫捷的汉子在两岸观众的惊呼中徒手攀下桥面,猿臂轻荡,把自个儿甩进古桥茂密的“胡须”里。    ……    桥上作戏的热热闹闹,桥下看戏的窃窃私语。    人丛一角。    “咦?奇怪。不是说要修新桥,怎的又在老桥上折腾?”    “不怪,扒了旧桥,才好新桥呗。”    “为了省石料钱?听人说这位老爷为了修桥摆了好些天的流水席面,鱼肉米粮管够,阔绰得很,不像等闲的吝啬财主啊。”    “不懂吧,不懂的人多了去!这里头嘿可是有说道的。”    说话的卖起关子,旁边的赶忙求教。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老哥透点儿口风,回头请你吃酒。”    “唉,不是我这人爱嚼舌根子啊。我也是听一同宗兄弟说的,他婆娘的叔叔是那财主小妾舅舅的堂兄,嘱咐过不让乱传,我说与你们,你们可不能再说出去!”    得了周遭一顿赌咒发誓,他清了清嗓子,娓娓道来。    “要说人的福缘是有定数的,这头多了,那头就得短。譬如修桥这位老爷,家里姓周,祖上只做过小官,没甚福荫,但从他曾祖起,家里的田产却一代比一代多,同时,人丁也一代比一代稀薄。到了他这一辈儿,已经是一根独苗,而周老爷自个儿,年近花甲,膝下十来个孩子,没一个带把的。眼看着万贯家财都得便宜了外姓人,心里急呀,不顾一把老骨头,年年都求取新妇,全是看来好生养的女子。结果没想,近几年来,别说男娃,连个女娃都没有……”    正说着,有人打岔。    “我知,我知!不是没生,是全送了龙王作干亲!有人捞起看过,女娃娃浑身青紫,都是被活活打死的,说是为了吓唬女婴,莫要再往他家投胎。”    “歹!可不敢乱说,吃官司的!”    说话的瞪了岔话的一眼,小心看了看周围,定了定心,才继续说起来。    “就在几天前,有位法师——喏,就在台上那位,到了周府,一眼就看出了症结所在。”    “那法师说,咱们的龙王爷爷不仅是庇护死婴,就是要投胎的男童女童也是由它送往千家万户。”    “周家的问题就出在这上头。”    “咱们地面上这座石桥,年深日久,功德圆满,已经成了仙儿。但你们也瞧见了,石桥破败得很,浑身勾缝都快作了蛇窝。桥仙就恼怒咱们光走不修,但没为难凡人,只把气儿撒在了桥下龙王爷爷头上。龙王爷爷也恼火啊,但他老人家心善,不欺负穷人,只挑了地头上脸面最大的周家撒火。晓得他家男丁少,就偏偏只给他家送女儿,要让周家断了香火!”    “所以呀,这次桥上祭的不单是龙王,还有桥神哩。”,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刚说完,围观的人群中响起一阵欢呼。    “出来了!取出来了!”    众人连忙踮脚张望。    ……    原来是先前下桥的汉子钻出了“胡须”。    身手依旧矫捷如猿猴。    手上多出一柄锈迹斑斑的连鞘古剑。    这剑叫做“斩龙剑”,地方风俗,每修桥就会在桥下悬挂此物,为阻吓蛟龙走水时,洪水冲垮桥梁所用。    汉子攀上桥面,恭恭敬敬将剑奉给一个面涂油彩作神将打扮的大汉。    这时候,所有吹奏都按下声响。    观众们立刻明白,祭礼的高潮即将到来。    于是万众噤声,只有法师昂着脖颈,嘶嘶吐气。    他说:    “请龙神!”    于是撤下三牲,又抬上来一个彩纸扎成的小小的龙王像。    而后,巫师开始一边绕着神像,一边用古怪的腔调念出咒语。    其中大意,一是告诉桥神,人们已经准备为它修建新桥,让它不要再阻碍龙王,否则就将它彻底拆除。    二是告诉河神,桥神的麻烦已经为它解决了,让它不要在捣乱,否则……    锣鼓、唢呐齐出。    巫师退下,“神将”踏上法台。    他迈着丁字步到了“龙王”跟前,仿佛在秋日城门口的刑场般,在观众们的欢呼中高高举起斩龙剑,就要拔出剑来,刺死“龙王”。    ……    “老爷!!”    突兀间,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