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此官非尔莫属!(1/2)
(又是一天半没一个点击了,怎么回事?我的数据怎么老出问题?是后台凸运作了?查了一下,别人的没有呀!就先发一章,再静等它恢复吧!一到周末就这样,真是!)
他哪里知道!原来与他刘侍郎一样,江尚书本人也是个翻过跟头的人。
起因在三十年前,少年科甲的江进士,得人引荐,投笔从戎,跟随一个叔父辈的世交出征西陲♀位世叔就是大军粮秣官。
只因当时的元帅轻敌躁进,后方运输线拉得过长,一次突遇敌骑掩击,三千护粮兵将悉数被歼,十万人马的军粮毁于一旦。大军乏粮,自然被迫狼狈退回。
那时地广人稀,地势又不利,转运极其费力↓年屯粮艰难,国力疲敝,短期实难再举,于是一次起点极为辉煌的远征就此黯然收场。
事后追究责任,元帅有人偏袒,便把主要责任归罪于粮秣官,说他料敌不准,护粮不力。结果世叔被斩首,他江参军也落了个降三级任用。
试用参军本来品级就低,这一降几乎到底,只能重新从倒数第二级的正九品做起°足用了七年工夫他才做回原位,第十年才有进一步升迁,心下真是委屈到了极点。
岁月如流,往事不堪回首′然他老人家现在已经一路高升、扬眉吐气,但听到助手如此分说,仍然感到痛快极了。
因此之故,他就要亲自提笔,在录用册上写下白思孟的名字。但刘侍郎却怕如此草草,众人不服,便道:
“大人稍安勿躁!此子还有一样异能,要求大人赏鉴。来啊!”
堂上一呼,堂下百诺。便有执事人等应声上前,请大人们示下。
“还有么?”江尚书莫名其妙,不知刘某人何以还要多费手续,待看到他精神抖擞,信心十足的样子,才知真的还有好看的在后面,便也兴致盎然,抹了抹嘴巴,看看后面究竟如何。
执事人们哼哧哼哧地抬来一大堆东西,堆满了一厅堂』听刘侍郎高声发问:“白思孟!”
白思孟赶紧答应一声:“草民在!”
刘侍郎放下脸来严肃地说:
“你既要应聘粮秣官,就须知道,征集采买,去粗存精,去假存真,也是他职责所在。不能说朝廷费了若干公帑,交付于你,结果买回一堆不能用的东西,叫大军吃什么,用什么?是谓谐妫ㄋ簧狻?
“然而真正的泻Γ2辉谥惺喽谒姆健踔寥缛怂溃凶鞴偾逅扑艋缬汀饩托枰阕约夷芏谰呋垩郏粗蚱浼椤憧捎写速即蟊臼拢俊?
白思孟沉着应对道:
“自古邪不胜正,有一害必有一克星′然有官清似水,而吏滑如油;却也有句老话,叫作:人心似铁,而官法如炉。白某别无所能,察奸除恶却还不乏胆量』要他日果然担此重责,堡不叫此辈在我粮秣官处得逞。”
刘侍郎笑道:“你好一张利口!此刻休要矜夸,且看看这下面的东西,孰优孰劣,能够不拆外皮,便知好坏么?”
白思孟道:“草民愿试。”
头一样就特别笨重狼犺,是十个大粮袋。缝线未拆,标识撕去,混堆在一处,让白思孟估量里面各是什么粮食,是好是坏,能要不能要。
白思孟并不怯场,从大人们条案上拿了一把木尺,走到粮袋前,在最上面的一袋外面敲了敲,便道:
“是稻谷,不过干瘪的秕子太多,还有稗子,都装来滥竽充数—我看,这成色,三袋只好算两袋半。”
又敲敲第二个口袋,听了听说:“是米,不过陈了些,是去年的⌒些霉味,不过尚未变坏,只能打一折算是九成。”
第三袋他一敲便叫:“打开倒出来♀是好米霉米一样一半,有意掺假』收了发下去喂猪!”
执事人打开了三个袋子,果然都和他说的一样♀下不仅考官动容,连到场的执事人等也惊叹不已。
本来可以进行下一项了,可是白思孟有意叫人疑惑尽去,坚持对全部十个袋子都进行了评说。对证之下,竟是无一错讹。
验粮之后是看器具∪拿上来三个箭袋,每袋十支箭,叫他不抽箭就查验出好坏。
白思孟成竹在胸。
那箭袋是韧草编成,哪能挡住他的透视功,手一摆,几根指头便在里面捻过一遍⌒数了便说:
“这一袋十支都好♀一袋淋了雨又不拿出来晒,胶开线绽,箭翎缺损,坏得不能用了♀第三袋五支好箭,两支缺羽,三支箭杆弯了。”
倒出来一看,他又对了。
下面还有两项,江尚书却不耐烦再看了,改而问他用人驭下之道,说:
“老夫问你:尔纵有奇能,但粮秣有千车万诞重,不是一人可挽之物,尔要用人,人却不贤不廉,又当如何?”
白思孟早已想好,却要正话反说,朗声回答道:“察察为明,岂有他哉!”
“察察为明”四字不是好话,江尚书听了不由脸上变色,皱眉问:“此话怎讲?”
白思孟说:“敝乡俚俗,凡是涉及财物,也是品行不端的多※做事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