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长安城的雪(1/2)

秦陵汉苑参差雪,北阙南山次第春。

车马满城原上去,岂知惆怅有闲人。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李靖领着四万唐军浩浩荡荡的一路向西,向着吐谷浑的国境进军。

而在这只大军的前方,早在半个月前,李世民就亲携一万来自东宫六率的骑兵急速行军,冲出了边关沉重的大门。

李世民沿途顺路踏平了反叛的党项族和羌人部落,他们没能够阻挡住大唐铁骑的半刻,很快就淹没在了战马扬起的尘土里。

唐骑过后,留下的是满地的哀鸿遍野,血流成河,侥幸残存的几个部落更是一片狼藉与荒凉。

远远地在他身后,今日的长安城开始下起了今年它的第一场雪。

…………

长孙皇后裹紧了身上这件的进贡自薛延陀部落的裘衣,想要给自己带来一点温暖,然而这份寒意还是刺激得她,忍不住轻轻地咳嗽了一下。

“皇后娘娘,天冷了,您的气疾又复发了还未调养好身子,这阁楼上风大,您还是快进屋吧。”

在她身边,服侍她多年的宫女婉言劝道。

“而且小公主刚出生没几月,您的身子还没有恢复,实在是受不了这风寒啊!”

长孙皇后收回远望西边的目光,伸手在满天飘飞的雪中,伸出素手轻轻地接住一片雪花,感受着它的冰凉,任其在手中缓缓融化。

她幽幽地叹了口气,眉目间郁结着化不开的登,她的儿子,丈夫都去了战场上,刀睫眼,不可能因为他们是太子,皇帝而不受伤,这让她怎能不心疼?

“哎……,一个两个都不让人省点心……”

长孙皇后低头呢喃自语,轻轻地抱怨着这对父子,呆立了片刻才缓缓地回到屋内。

李靖的大军已经开拔出城,想来这场大唐与吐谷浑的战争也快结束了吧,太上皇李渊还在勉强撑着身体坐镇大唐,可是这也无形中,逼得这位老人在燃烧自己,本就不多的生命。

想这里长孙皇后苦闷地闭上了眼睛,太过聪明的女人总是忍不住会想太多,皇家内这些乌七八糟的乱事,她心如明镜。

就像是李泰,在李世民出征前哭得和泪人一样,多次入宫想要劝阻李世民莫要出征,甚至提出了替李世民前往吐谷浑迎回李承乾,并亲自道歉……

在李世民走后这半个月内,李泰入宫的次数也没有之前那么勤快了,她作为母亲也不好多说什么,必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一个她都放不下……

沉睡的小女儿忽然动了上,将小手探出紧紧包着她的羊毛毯中,长孙皇后心疼地想要伸手将女儿的小手塞回去,甫一伸手,忽然又伸入自己怀中捂热后才将她的小手轻轻地放回。

期间她还是忍不住伸出素手轻轻地戳了戳女儿肉肉嘟嘟的小脸,软软的,长孙皇后浅浅地笑着,目光柔和带着慈爱,心情一时间好了不少。

“兕子当年她也和你一样呢!都是软软的,嫩嫩的,真想你快快长大,也不知阿娘还能看到你长成的哪天……”

说完后长孙皇后低头轻轻地吻了下小女儿的额头,这个动作似乎将她快惊醒了,小脸拧巴巴地皱着,下一刻似乎要哭了出来。

长孙皇后连忙将女儿抱在怀中,轻摇轻拍着,嘴里柔声哼唱着摇篮曲,哄着女儿入睡。

“木拉,呗叻呗……”。

伴着自长孙皇后祖母起就一直流传下来的摇篮曲儿,小公主逐渐再次睡了过去,小脸上弯起笑来,没心没肺,无忧无虑的。

她抱着女儿怔怔地望着窗外出神,今年的这个冬天,太冷清了,可能他们一家子都聚不齐,一起好好地过个年……

…………

“二郎,你真的要走吗?”

“观音婢,你应该知道的,我必须去,无论是作为一个皇帝还是一个父亲!”

“我向你堡,我会将咱们的儿子,完好无损地带回来,你就安心地在长安养胎,等我回来,就像从前一样!”

“可是你在九成宫度假时染上风疾才愈,此番又要出征,我心中实在是放不下。”

“观音婢,我知道我去年对乾儿的事处理的不够好,他和青雀间的误会我已经查清,与青雀并无多大乾,但是这事必须得我亲自和他去说,否则他无论如何心中还会有着怨气,不会去选择相信青雀的。”

“难道你真想咱们的儿子争的你死我活吗?就像那件事?”

“……好,那二郎你快去快回,我在长安等你。”

…………

雪,退……

立政殿内静谧得可怕,长孙皇后忽然将女儿小心翼翼地放回摇篮中,吩咐好一旁的宫女们照顾好女儿后,随后她起身披上毡帽,裹上一条围巾领着女官向东宫走去。

李世民不在,她这个做皇后正好可以替他做他身为一个父亲不好做的事情,有些事情还需要她出面解决。

为了避免她心中一直登的人伦惨剧发生,这些事情趁早做了,解除隐患才好。

一个小孩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