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第三把火(1/2)
朱祐樘一怔,问道:“明月图怎么了?”>
牟斌难以启齿:“在剿灭罪犯时,突然杀出一帮叛贼,将明月图撕毁了。”>
“啪……”>
朱祐樘怒不可遏拍在龙案上,“什么?被撕毁了?”>
牟斌惊吓的跪在地上,惶恐的低着头,道:“不过微臣已经查出这帮叛贼的底细。”>
“查出底下又有何用,朕的明月图能完好无损的还回来?”>
“臣罪该万死,有负陛下重托。”>
“罪该该死,罪该该死,整日就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如果办事能让朕宽心,也不止于此。”>
朱祐樘的早年经历并不好,特别是幼年时期,深受王贵妃荼毒,但他对先皇仍旧存在感情之情,明月图是他对先皇思念的寄托,现在却是毁了。>
从龙椅上站起身,背着手,“东西呢?”>
门外的小太监颤巍巍的将断成两截的明月图递了上来。>
朱祐樘接过手,眉头紧紧蹙起,彰显着他内心的极限愤怒,好在他有着良好的性情,故而没有发作出来,问道:“你方才说已经查明叛贼的底细,是何人所为,朕必让其受凌迟之刑。”>
“回陛下话,那帮叛贼的头目是……是东厂之人。”>
“王岳的下属?”朱祐樘对着门外太监道:“去东厂让王岳给朕滚过来。”>
牟斌道:“臣已经调查清楚,正是从南京而来的太监何琇,并且尸体已经交付大理寺,已让寺卿赵大人验明,图上的血手印与何琇完全相符,为了确保何琇身份,臣已经飞鸽给南京同知廖光明,让他督查此事,不消数日,南京那边便会传回消息。”>
朱祐樘盯着图上的血迹片刻,眉间浮现出一抹戾气,“东厂,朕真是养了一帮好家奴。”>
说着,朱祐樘又吩咐门外的侍卫,“去大理寺,把赵阔叫来。”>
…………………………………………………………>
艾玉上路了,徐有容倒也挺守信用,一大早就让侍卫放任他离去,只不过某位姓唐的大才子却是被扣留下来了。>
艾玉骑在马背上,手里挥动着马鞭,嘴角勾勒出一道浅笑,唐大才子,你坑我一把,我就让你感受一下撩阴腿的滋味。>
临走前给徐有容递了一封信,信上的字不多,却是隐晦的指明这位曾今轰动大明的解元公唐伯虎对她有不良企图,然后唐寅就自然而然的落在徐有容的手里,估计是凶多吉少了。>
第五日,午时。>
坐在马背上的艾玉望着南京这座古老的都城,心里别有一番感悟,绕了一大圈,现在又绕回来了。>
只不过此次之行南京不同于之前,牟斌已经将他留在京师,等他再次回去的时候,想必已经给他腾好了位置,艾玉此番主要有两个目的。>
其一是何琇的的底细;其二就是想问廖光明要一些人。>
他既然留在了京师,百户所里的一帮老兄弟自是不会放着不闻不问。>
下了马,牵着一路朝着镇抚司走去。离开才不过一个多月,南京城仍旧是走时的那般模样,没有什么变化。>
殊不知,早在两天前南京城中又发生了一场动荡,上个月刚走水的镇守太监府竟然又失火了。>
上次失火,整个衙门唯独阁楼幸存了下来,这次很凑巧,偏偏阁楼被烧,这大概就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意思吧,逃的过初一,也难逃十五。>
将手里的马交给门前当值的校尉后,艾玉径直走进了内堂。>
“艾玉?”廖光明听到堂内的脚步声,抬起头看到那张久违的面孔,将手里的公文放了下来,说道:“指挥使大人的飞鸽中说你不日将至,算算日子,也料到你今日回南京。”>
艾玉看了文案前的廖光明一眼,阔别一个多月,这位老上司面色沧桑了很多,脸上也不再有往日的笑容,展现出一筹莫展的模样。>
艾玉单膝跪地,抱拳道:“卑职艾玉见过同知大人。”>
廖光明摆着手,尔后指了下一旁的椅子,“不必多礼了,坐着说。”>
艾玉如实从地上站起身,但没直接坐在椅子上,而是从怀里掏出牟斌的密函,递到廖光明的文案上,“大人,这是指挥使大人写给你的信,请过目。”>
廖光明瞧了艾玉一眼,随后将密函拆开,看完后叹了口气,说道:“事情难办了。”>
艾玉诧异道:“大人为何这么说?”>
“自接到指挥使大人的飞鸽,我就亲自带着下边的一干弟兄去了镇守太监府,却是让韩通拦在外面,又逢杜汉堂这个和事佬来掺和一脚,本意是想硬闯,没想到府衙的衙役跟一帮太监死死守住太监府,僵持了半个时辰,韩通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放置宦官底录的阁楼莫名其妙的着火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