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节(1/4)

“什么有人在弹琴”

司马懿不敢相信,亲自策马来到前阵,从城下向上望去。

“啊是诸葛亮”

只见箭楼顶层,明月之下,香烟袅袅,琴声沉稳,那弹琴之人面露微笑,从容不迫,正是孔明无疑。

清朗悠扬的琴声,随风从城头飘向夜空,又如甘露一般,浸润到漫山遍野的士兵耳中。

司马懿禁不住战栗起来。

请进吧

眼前的城门大开,仿佛在迎接客人的到来。

城门附近已洒水清扫干净,篝火近旁,几个把守城门的士兵,正盘腿坐在地上打瞌睡。

司马懿越看越怕,猛然挥动马鞭,向魏军前锋将士大声命令:“撤退快撤退”

次子司马昭诧异地问道:“父亲父亲这一定是敌人的诡计,您为何要下令撤退”

“不不”司马懿用力摇了摇头,“这种四门大开的阵势,分明是要激怒我,好诱我进城自投罗网。不可大意须知对手是诸葛亮,此人诡计多端,深不可测,我们不如尽早退兵。”

魏国大军就此连夜全部退兵而去。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我略施小计,司马懿也会上当若他率领十五万大军攻进城来,这具琴又能奈他如何真是苍天保佑苍天保佑”

他对部下说道:“城中只有两千兵马,我们如果怯战而逃,现在或许均已成了他的俘虏。司马懿从此处撤退之后,想必会取道北山而行,我已遣关兴、张苞埋伏于彼,司马懿途中一定会遭到我军伏兵的痛击。”

说完即刻率军离城而去,西城官民皆仰其德,也大都随其一起迁往汉中。

与孔明的判断分毫不差,司马懿果然取道北山峡谷,途中遭到了蜀军伏兵的截击。关兴、张苞打完胜仗后并不追赶,只带着缴获的大量兵器、食粮,立刻也回汉中去了。

驻扎在祁山前的曹真主力,一听孔明已经撤退,立刻也发兵前去追赶,却被马岱、姜维二军等个正着,被打得落花流水,魏军大将陈造也在此战中丢了性命。

一回到汉中,孔明马上派人去通知箕谷山中的赵云与邓芝退兵:“我已安然退至汉中,多谢你等殿后之劳,望尽速率军平安归来。”

箕谷山路乃是边境一带最为险要的通道,附近友军皆已退回汉中,二将本在此担任掩护之职,如今已成为山中孤军。赵云不愧为久经沙场的老将,收到孔明退兵的命令后,随即有条不紊地着手准备撤退。

他让副将邓芝率军先行,自己领一支队伍悄悄留在山谷中。魏军副都督郭淮发现蜀军开始撤退,立刻下令:“祁山孤军已开始逃窜,不能让他们一兵一卒回到汉中去”

他自率大军开始追击,又命部将苏颙率三千轻骑沿小路飞速前去堵截。

苏颙领兵追到半途,路旁忽然闪出一员神异面相的老将,手持长枪,挡在面前。

“赵云在此来者何人”

“啊赵云还在此处”

苏颙虽然心中发憷,却也只好领兵上前对阵,不过几个回合,便被赵云一枪挑于马下。

“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赵云继续缓缓撤退,又见郭淮手下大将万政率更多人马追赶上来。

“此处地势不错。”赵云随即吩咐部下,“你等且到三十里外山那边等着,我随后便来。”

他只留下几名随身侍卫,让大队人马先行退走,自己守在狭窄险峻的坡道上,远看就像是一尊天兵天将的雕像。

万政已经带兵赶到,抬头见他守着险道,不敢近前,回马向郭淮禀报道:“赵子龙依然英勇如故,恐会造成我军重大伤亡。”

郭淮不屑地说道:“有道是骐骥之衰也,驽马先之。他这位昔日英豪如今还有何可惧”

随即强令士兵进攻。

哪知这条险道左右皆是陡峭的岩壁,赵云站在坡上,堵住狭窄的路口,郭淮投入再多兵力强攻,也依然不起作用,冲上坡去的魏兵,无一不倒在赵云的枪头之下。

日落西山,见敌军不敢再来进攻,赵云翻身上马,扬鞭飞奔而去。

“赵云跑了”

万政立即率领士兵追赶上去,来到一片林中,只听一声大喝:“来得好”

赵云突然跳将出来,万政顿时慌了手脚,竟然连人带马一起跌下了山谷。

“本将军懒得下去取你性命,你且回去告诉郭淮,后会有期”

赵云终于未损一兵一卒,安然回到了汉中。

几天之后,见蜀军已卷起旌旗,全部退回汉中,司马懿也移师到西城,召集留在当地的百姓训诫道:“那些跟随敌军逃亡汉中的人家,是因不知大魏皇帝的仁德,你们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岂可轻易背井离乡”

待他询及孔明在此的施政措施与兵马状况时,一名百姓忍不住说道:“都督您率大军来攻此地时,孔明手下只有两千余弱兵。我等小民实在觉得奇怪,都督为何突然全部退走”

听了此话,司马懿方知自己中了孔明的空城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