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节(3/4)



张翼听得孔明此言,神色陡然严峻,慨然答道:“丞相何出此言末将即使战死亦在所不惜,如何会怕张郃若我惧死脱逃,请斩末将之首。”

“你既有此壮志,就令你去当副将。你可与王平各领一万骑兵,今夜悄然按原路返回,埋伏于途中山上。明日待魏军追兵前阵走过之后,须抢在司马懿所率的后阵到达之前,冲入其前后两阵之间。王平攻击魏军前阵张郃的后侧,张翼迎击司马懿率领的后阵。你二人只需与其死战,我自有别计破敌。”

二人领命,肃立于孔明面前,慨然壮别道:“末将誓死不辱丞相之命。”说罢各自领兵悄然而去。

孔明目送两支人马走后,又命令姜维、廖化各带三千人马,尾随于王平、张翼之后,埋伏在战场附近山上,待机而动。

二人领兵出发前,孔明交与其一只锦囊,嘱咐道:“战况危急之时,可打开锦囊,其中自有解危之策。”

吴班、吴懿、马忠、张嶷随后也被召进帐来,孔明吩咐道:“你们领兵摆开阵势,从正面御敌。但明日魏军想必来势凶猛,锐气正盛,若一味固守死斗,恐难以持久。你们可视战场情况,且战且走,待到关兴人马杀到,再一起奋力回军与魏军死战。”

孔明最后将关兴召来,对他命令道:“你率一支人马,埋伏于附近山谷中,待望见我在山上舞动红旗,再猛然冲出,与魏军交战。此战非比以往,切不可掉以轻心。”

蜀军各部调遣完毕之后,孔明径自入后帐歇息,次日黎明时分,便早早起身,领着左右登上山头。只见在初升的朝日辉耀之下,低悬的云彩被照得鲜红。在血染大地的激战之前,天空已经先被染成了一片血色。

战场地势之险恶,两军投入的精锐兵力之多与战斗气势之旺,都预示着这一天将是决定蜀魏两国命运的殊死决战。

蜀军马忠、张嶷、吴懿、吴班四将展开兵力,严阵以待,张郃、戴陵领着三万魏兵,骤如风雨般冲向前来。

两军交锋,一进一退,反复拉锯,杀声震天,此时正值盛夏六月,直杀得人马汗如水泼,山野的绿茵被双方将士的鲜血染成了红色。

蜀军且战且走,时急时缓,不久便后退二十余里,随即又撤至五十里外。

魏军从一早起便持续猛烈进攻,炎阳当空,不觉到了正午时分,人马未曾停歇,不禁尽皆气喘吁吁。

就在此时,一座山头之上忽然舞起了红旗,那分明是孔明发出的进攻信号。

瞬时间,“冲啊冲啊”早已等在山谷里的关兴,率领五千骑兵,如疾风一般,怒吼着向侧翼冲杀过去。

马忠、张嶷、吴懿、吴班四支人马本在且战且退,此时也迅速回转身来,对张郃、戴陵的魏军展开了猛烈反击。

放眼望去,血流漂杵,尸横遍地,连两军的战马都在疯狂地相互撕咬,山野笼罩在凄惨的血雾之中。

蜀军损失甚众,魏军精锐更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由于张翼、王平两支蜀军迂回至其背后进攻,张郃、戴陵的三万魏军顿时面临被全歼的危险。

就在此时,司马懿率领魏军后阵赶到了。

王平与张翼二员蜀将,本已抱定捐躯的决心,此时毫不畏惧,立即各率所部,与魏军司马懿、张郃死战。

鼓号呐喊声震耳欲聋,气吞山河,天地也为之黯然变色,血流染红了战马四蹄,死尸垒起了座座小丘。

“现在该是看锦囊妙计的时候了。”

蜀将姜维、廖化眼见战况惨烈,取出孔明授予的锦囊打开一看,只见内有一纸令状,上面写着:“着令你二人所部舍弃此处阵地,即刻奔袭司马懿背后之渭水魏军大营。”

姜维与廖化不敢怠慢,立即领兵翻山越岭,径向渭水方面急进。

司马懿闻知姜维、廖化两支人马异动,不禁惊慌失措,“啊蜀军如此进击,长安怎保得住”

他哪里顾得上眼前的惨败,急忙命令魏军全线撤退,返回渭水去拯救大营。

惨烈的一场血战终告结束。

入夜以后,山野草地上躺满了蜀魏两军的尸体,惨淡的月光似乎也带上了血色。

“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魏蜀二军同时在庆贺自己的胜利。对阵的双方皆伤亡惨重,显见其战力亦在伯仲之间。史书中虽未详细记载,但此役魏军阵亡将领实远在蜀军之上。

战事方停不久,一纸噩耗送到了蜀营中孔明的手里:先前负伤返回成都的张飞之子张苞,因伤口感染并发破伤风,不治而亡。

“怎么张苞也死了”

孔明得悉,放声大哭,一时口吐鲜血,昏厥倒地。调养十余天后,身体状况稍有好转,但多年积聚的辛劳发散出来,使其再也无法恢复往昔的元气。

他告诫诸将道:“不必哀痛,更不可将我患病之事泄露出去。倘若被司马懿探知我的病情,魏军势必又会来大举进攻。”

孔明遂传下退兵号令,蜀军当夜暗暗拔寨,一齐撤回汉中去了。蜀军退兵五日之后,司马懿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