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一呼百应马国舅(2/3)
朱标的阴谋!他分明是在借机打击我们这些功臣后代。大家难道就这么束手待毙吗?”
另一位勋贵则冷静地说道:“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稳住阵脚,不要轻举妄动。先派人去京城打探消息,看看朱标到底有多大决心。如果陛下真的支持他,那我们就只能暂时忍耐,等待机会反击。”
然而,就在勋贵们暗中筹划之际,赵小勇率领的一队锦衣卫已经悄然潜入了他们的府邸周围,开始秘密收集证据。与此同时,马寻也带着一批亲信赶到了凤阳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局势的掌控。
随着时间的推移,凤阳府的局势愈发紧张。一方面,勋贵们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拖延时间,甚至暗中贿赂部分官员企图瓦解朝廷的行动;另一方面,朱桢和朱棣兄弟二人则毫不退让,不断加大打击力度,力求将所有违法分子一网打尽。
某天深夜,一封密信被送到了朱标的手中。打开一看,竟是凤阳府一名低级官员冒着生命危险揭露的一桩惊天丑闻??原来,某些勋贵不仅侵吞国家财产,甚至还与蒙古残余势力勾结,图谋不轨!
朱标看完信件后勃然大怒,当即下令:“立刻传旨给老四和老七,让他们火速抓捕涉案人员,绝不能让他们有任何喘息之机!此外,派专人将此信送往京城,呈递父皇御览!”
很快,一道圣旨从南京传来,明确支持朱标的行动,并授权他在必要时可以调动更多兵力参与整顿。有了皇帝的支持,朱标更加坚定了信心,他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不仅是为了肃清朝政,更是为了守护大明朝的未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凤阳府的风波愈演愈烈。尽管勋贵们仍在负隅顽抗,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浮出水面,他们的罪行再也无法掩盖。最终,在朱标及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腐风暴席卷了整个凤阳府,为其他地区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朱标望着窗外,夜色渐深,凤阳府的灯火却依旧明亮。他心中思绪万千,这场针对勋贵与士绅的斗争才刚刚拉开帷幕,而他深知,这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
次日清晨,朱标早早便起身,召集了马寻、郝瑞等人再次议事。他开口道:“昨日我们已经定下了诸多计划,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勋贵们在地方上的势力盘根错节,他们必然会有所动作。我担心的不仅是他们的反抗,还有他们可能联合起来对朝廷施加压力。”
马寻沉声说道:“殿下说得不错。这些勋贵虽然表面上效忠于朝廷,但实际上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利益集团。一旦触及他们的根本利益,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反击。而且,这些人中不乏有背景深厚者,若是联合起来向陛下告状,怕是会对殿下造成不小的困扰。”
朱标点了点头,目光坚定地说道:“父皇英明,只要我们将事实真相呈现在他面前,他自然会明白我们的用心良苦。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舅舅,你能否亲自前往凤阳,协助老四和老七处理此事?毕竟你在朝中威望甚高,有你的坐镇,勋贵们也会有所忌惮。”
马寻微微一愣,随即拱手应道:“殿下放心,老夫愿意即刻动身。只是殿下还需注意,除了勋贵之外,那些士绅同样不容小觑。他们在地方上经营多年,与百姓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若是我们一味打压,恐怕会引起民怨沸腾。”
朱标思索片刻后说道:“舅舅所言极是。对于士绅,我们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那些确实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的恶霸之徒,必须严惩不贷;而对于那些尚能安分守己、维持地方秩序的人,则可以适当安抚,以示朝廷宽厚之心。”
郝瑞在一旁插话道:“殿下,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如今正值春耕时节,许多百姓因为战乱或赋税过重而流离失所,成为逃户。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会影响今年的收成,更会让朝廷失去民心。建议殿下尽快派遣官员深入各地,清查逃户,并给予适当的减免政策,帮助他们重新定居务农。”
朱标点头赞许道:“郝瑞所言甚合吾意。这件事就交由你去办理吧。另外,赵小勇那边也要加紧行动,务必摸清所有勋贵和士绅的底细。若有任何异常情况,立刻派人来报。”
众人领命之后纷纷退下,只留下朱标独自一人坐在书房内。他翻开一本厚厚的账册,仔细查阅着关于凤阳府近年来的税收记录。看着上面触目惊心的数字,他的眉头越皱越紧。这些年来,凤阳府的税收竟然被层层克扣,真正进入国库的不足三成!而剩下的大头,则落入了那些勋贵和官吏的私囊之中。
“难怪百姓如此困苦!”朱标愤然拍案而起,“若再任由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大明朝的根基迟早会被蛀空!”
当天下午,朱标召见了锦衣卫指挥使铁柱。铁柱跪拜行礼后,朱标开门见山地说道:“铁柱,朕知道你手下人手紧缺,但凤阳府的事情实在重要。朕决定从你那里抽调一百名精锐锦衣卫,专门负责保护舅舅以及监视那些不安分的勋贵。”
铁柱面露难色,低声回禀道:“殿下,属下确实人手不足,但既然殿下有令,属下自当竭尽全力完成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