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后记:世界观篇(二)(4/6)

这三种状态神之间的关系是: 【传说神】----通过传说--->【想象神】----通过灵魂信仰---->【香火神】

由于众神聊斋世界这三种神确实都存在(我们现实世界似乎第三种神还没有找到哦),所以这个理论本质上是完备的,并且有具体的理论依据——详细请参考从世界观(一)到上文的所有内容。

但是这里面的最大问题,也就是三神佯谬的三个大问题:

【三神佯谬之一】:因为人类的私欲,所以【传说神】所在的宣扬组织(宗教),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香火神】产生,来分走自己在世间的权力的。

举一个极端例子:我们知道西方某个宗教的着名历史事件:赎罪卷事件♀个事件的发起者是教会本身,也就是【传说神】在世间的宣扬机构,如此一来问题就大了,这个事件在历史上一直持续了两百多年,也就是在这两百年间,人们头脑中这个教派内的【想象神】,都是要人们花钱才能够上天堂的!而因为这两百年人们的信仰而产生的【香火神】,必然也会有这样的特点或者天赋在里面。

这就好比人们信仰观音可以送子这个概念好几百年,自然有了观音,他就一定具备送子的能力一样理所当然。

可是这样一来就出问题了,神需要的是人们的信仰,而不是具体的钱,而需要钱的实际上是【传说神】在世间的宣扬机构,这就产生了【传说神】的宣传机构与【香火神】之间的根本矛盾,灭神门的存在意义也就在于此。(至于灭神门为什么在华夏土地上出现,一会儿会解释)

以上例子还可以继续推演:在1562年之后,卖赎罪卷的教派开始凸售卖赎罪卷,久而久之,人们对这个教派宣扬的神需要花钱才能上天堂这个奇葩信仰很快会消失,那么之前因此而产生的【香火神】该怎么办?这又是另外一个矛盾,只不过这个矛盾也不是人们和【香火神】的,依旧是【传说神】的宣扬机构与【香火神】之间的矛盾。

其他的一些教派,只要有人的**而对教义进行某种修改,导致【香火神】与【传说神】的宣扬机构之间产生神欲与人欲之间的矛盾几乎是大概率事件,而解决这个大概率事件的办法么……你懂的。

当然,以上假设是在众神世界里承认有香火神的存在才会出现的矛盾。而在咱们的现实世界,你可以选择承认有香火神,或者没有香火神』不过如果选择承认没有香火神,那么人们信仰神的意义何在?如果承认有香火神,那么如何相信人们信仰的香火神与【传说神】的宣传机构所宣传的神是一致的?没有矛盾的?

这个命题思辨下去,就会发现三神佯谬的第二个问题,易平指一直想得出的那个答案,那就是在【传说神】的宣传机构宣传这个神之前,这个神的形象是如何记录在这些经书上的,我们不如把【传说神】宣传里面的那个可能存在的神,称为【原始神】好了。

所以三神佯谬的第二个大问题是:

【三神佯谬之二】:为什么没有【原始神】?

这似乎和我们对常规神的理解完全不同∫们一般对神的理解,是现有某个神教化人类,人类为了感念他的存在,为他设立宗教,不断膜拜,为他提供香火(这就是【原始神】),可是在众神聊斋中,似乎并没有提到这个原始神,为什么呢?

因为周源曾经提出的一个理论:特修斯之船∏就是,如何定义同一个“我”。

特修斯之船的概念我简单再说一下: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

这个问题周源是在富土康里回答什么是“我”的时候提出的这个概念(实际上大家可以百度搜到),但是这个概念依旧可以用到对【原始神】的讨论上: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原始神】,人们因为对他的膜拜而创造了某个教,但是这个教因为人欲,或者吸取更多教众的原因而对原本的教义做更改,那么人们信仰而产生的【香火神】,很可能已经不是这个【原始神】了,而且,随着这个教义越普世,越更改,越与时俱进,那么【香火神】与【原始神】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大到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原始神】什么香火都没有,而【香火神】越来越大。——这就是小说中解释的,费先生那么想成神,也不敢让人们给他立一个宗教的本质原因。

这就是界天师为什么把自己的理论称为三神理论,而不是四神理论的原因:因为【原始神】很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不见了。——大家别忘了,界天师本身是物理才子,他只研究能发现的世界。

当然,有一种特殊情况下,【原始神】与【香火神】能够和平共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共享香火,也是因为这种情况,观自在才一直是观自在。

这种情况在小说里被称为“封神榜”(浪漫化),当然实际上也不逃脱特修斯之船(理论化)的原因:不强调自己的传承方式。

这句话似乎太绕口了,我们用《道德经》里的那句话来解释:水利万物而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